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电影之恋

◇人间味道

2021年03月21日 12:23:46 编辑:

□ 李海光

庚子年中秋国庆重逢时节,我与少年时的电影梦喜得重逢。远在异地的女儿网络购票,我携爱人在太原的全美影院观看了电影《夺冠》。这次观影,勾起了我对电影情有独钟的苦乐回忆。

在我小时候,20世纪60年代,偶尔在晚间看场电影是农村少年的梦想。日久生情,电影成了我恋恋不舍的心结,但凡耳闻目睹电影二字,便魂牵梦绕,伴随着岁月描绘年轮的轨迹,电影雕琢成我拿得起放不下的乡愁。

贫困喂养的少男,对电影的乡愁用八词九字承载——欢,跑,爬,翻,藏,带,听,解放。欢、跑记录的是看公演电影,其余讲述看商演电影。商演没有固定场所,临时选在高墙大院里,银幕挂在屋顶墙头站的人看不见处,鲜有瞭见银幕的缺口,也被无情的围布遮挡。儿童半价票,只要5分钱,但从来不敢向父母开口,因为讨要学费书钱都“难于上青天”,何况这样奢侈的额外消费呢。想见到梦寐以求的“心中偶像”,无票的藩篱怎么跨越?一文钱难不倒英雄汉,懵懂的男儿们只好瞒着家长,智慧出与电影暗中牵手的奇思妙想。

爬。散学了,忍着饥渴悄悄到放映场内外察看地形,准备“潜入”。影院的墙根有排雨水的水眼,“爬水眼”是便捷入场的不二选择。爬有技巧:不敢早,早了场内人少,容易被揪住;水眼狭矮,自主爬会卡壳,需要头前扯,脚后推;身材廋小者先爬,两个人在脚后跟上使劲推就成;先进去者扯后爬人的手,外面的人同步推;循环至最后一人时,两只手上扯进来。爬是四肢着地的自主运动,匍匐为腹部触地的爬,我的电影之“爬”难度系数更高,腿、肚、胸、臂、鼻、额贴地,直挺挺被塞进去扯出来,像是缝衣服走针。爬进影院,磨破鼻额不说疼,浑身有土不敢拍,等到确认未被发现时,才轻轻擦脸,悄悄抖土。

翻。水眼被防爬而堵或无水眼的场院,只能翻墙。侦察的重点是哪儿翻隐蔽,墙矮方便上下。上墙容易,支根木桩或踩着同伴的肩膀攀爬;下墙艰难,恐高,更怕落地声引来管事的。坠地后心跳加快,手托胸脯觉见震动;原地屏声静气,体察到没人来揪,才渐渐平静,分散溜入人群。地爬天翻像做贼,一但被揪住,再被赶出影院,丢人现眼事小,看不成电影痛苦。

藏。没有翻爬条件时,两三个男孩偷偷溜进影院的柴草堆里藏好,清场前“不敢出气,不敢放屁,”等到场内人多声杂了,脚轻手快地钻出来,柴禾繎满头发、领和袖。柴窝里躲藏久了,入睡做梦:彪形大汉揪着耳朵,在刺眼的灯光下亮相,拳打脚踢往外撵;赖在地上舍不得走,磕头作揖哀告;凶神恶煞的人从手脚上抬起,抛向黑暗,跌入深崖……吓醒后,电影误了一大半。

带。爬、翻、藏的升级版,貌似光明正大,实则弄虚作假。守候在入场处,等到熟惯的大人时,拉袖拽襟,恳求携带入场。到了检票口,缩脖、收身、弯腿,廋身成矮才能如愿以偿。一旦被卡,如法炮制,从头再来。闯关成功了,反觉得从正门进场,心少虚,理不亏。

听。爬、翻、藏、带都没戏时,“听电影”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孤零零地守候在大门外,竖着耳听电影,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穿门越墙的模糊声中等待电影的“解放”。

解放。放映结束前,阻隔在面前的讨厌大门会打开,预备散场。望眼欲穿的场外人赶紧跑进场看个结尾,也算过了把电影瘾,这就是看“解放电影”。此时的电影情节是故事的高潮,虽未见前因,但后果仍然诱人。

用这类缺乏“尊严”的方式看电影,胆怯怯地游走在观众外围,从人墙缝隙间窥视,无颜往别人前面挤,异常地羡慕有票的人坐在银幕与放映机之间的黄金位置。无论如何,能突破“封锁”与电影在同一空间做“站着喝酒穿长衫的人,”有和梦中情人亲近的幸福感,窃喜。

欢。看公演电影像拜华堂入洞房那样的喜笑颜开,甚至有久别胜新婚似的迫不及待。早早地举着凳子占好位子,把放电影的打谷场当成游乐园,极尽顽皮之能事,嬉戏追逐,好像久未出圈的羊羔毫无约束地蹦跶。找机会毛遂自荐,骑墙爬树,辅助放映员挂银幕、拉电线、侍弄发电机,得意于参与电影的放映。两根临时埋设的柱子中间挂一幅白芯黑边的银幕,放映员对光时,青少年用手构建飞禽走兽,举凳子、抛帽子、打口哨,银幕上演出“影子”电影。遇有驻军与民同看,多村乡亲围拢着黄金位置坐姿划一的部队,小孩们因羡慕心生敬畏,悄然坐到人少的银幕背面“反看电影”。看这类心仪的电影,与电影有两厢情愿的默契,欢乐会持续到梦乡:夺得一挺机枪,瞬间扫倒大片鬼子,受伤的敌军官跪地求饶;电影里的靓男俊女簇拥着咱,吃喝玩乐,儿女情长……欢乐能延续至次日,大清早被同学们围着,问询电影的内容,首问便是“打嘞不?”当时的影片主打战争片,观众以为仗打得越激烈越是好电影。欢快要继续多日,日记、作文的话题多取自电影,男孩们课余活动多半是模仿电影的打仗情节。

跑。十里八村公演电影,成群结队去看,大人走而小孩跑,汗流浃背,生怕误了开头。返回时议论电影内容,小孩大人理解不一,辩得激烈。同一部电影几个村接龙公映,循环去看,每次往返跑上十来公里的羊肠小道温故知新,不觉得累,反而有种异地恋人会面的释怀感。

我对电影的深情厚谊绵延半个世纪,看电影的长途跋涉曲径通幽,饱含黄河的灵动、吕梁的憨厚。农村时的乡恋过后,考入县城高中,为学而优则薪,封存了对电影的初恋,一墙之隔的电影院从未涉足。入户师范学校,每周少吃一顿午饭,余下两毛钱的助学金与电影约会。四十年余年,饭素衣简,少酒不烟,正片大片名导之片一览无余,学知识健心身,增益事业,银幕的国色天香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梳理50多年的观影经历,真是一言难尽。1905年秋,北京前门大观楼影戏园东家任庆泰拍摄和放映了京剧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诞生。之后,电影从无声而有声,一路向好,黑白、彩色、宽银幕、立体、全景、环绕、穹幕、巨幕;从8、16、35、70毫米胶片到数字2D、3D;昼夜随时放映,看啥选啥,同一影院同时放映不同类型的影片,故事片、喜剧片、贺岁片、儿童片,动作、科幻、港台、娱乐、戏剧、音乐、译制片,春节档、微电影、电视电影,五花八门,应接不暇。

过去的场地无座位,自带登子或搬块砖头石头当座,风来土扰,雨到水淋,冬天刺骨冷。今天与电影约会,“媒婆百度”设计路径,百虑细节,千叮咛万嘱咐;“红娘高德”鸿雁传书,棋盘掩护,月下玉成。网上择片、购票、选座,乘出租、公交、地铁到场。院线设施日新月异,礼堂、大厅、中厅、小厅、包厅,直梯、扶梯、地毯、空调、软椅;影院内部展览、阅读、餐厅、小吃、饮料、购物、游玩,令人乐不思蜀。

电影票由白纸红章到套色彩印、副卷作废、电子打印、二维码、无纸化。以往新闻在电影中放映,加演的《新闻简播》是观众获得立体新闻的唯一渠道。现在电影在电视中播放,电影频道、电影网、电脑、手机,开机可看,眼花缭乱。

我的乡愁是一声妈、一口奶、一掬水、一碗饭、一根针、一条线、一双鞋、一道坡、一条河、一缕烟……更是一幅洁白无瑕的银幕、一次痛并快乐的观影、一生牵肠挂肚的爱恋。对电影的朝思暮想何尝不是一份独特的个体成长财富,思想的萌芽、美好的向往、奋斗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对电影的情窦初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对今天的生活超乎寻常的满足,自觉一日三餐均比儿时的年夜饭精香,薄薪陋居简衣素食亦幸福感满满,所有这些都是艰苦孕育的。

我爱恋电影,电影伴我成长,由钻穴逾墙的“贼”到“诞生地第一厅”的客,谱写了一曲待月西厢、花好月圆、天长地久的金婚绝唱。待到老至就木日,必真情表白:电影,您是我芳华不褪的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