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往事

红色歌谣话东征

□ 卫彦琴

2021年04月17日 11:12:39 编辑: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路裹卷泥沙,奔腾不息,以一泻千里的气概注入大海,这种气度和精神,在八十多年前的红军东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九三六年二月,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东征前线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这首千古绝唱的写作地点就在黄河之滨的石楼城下。在那个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毛泽东亲率红军东渡黄河,遭到了蒋阎的顽固抵抗,红军转战五十余县,历时七十五天,组织了关上、蓬门等战斗重创敌军,打出了红军的威风,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军东征”。

浪滔滔、夜沉沉,封锁线,碉堡群;

日寇侵略灾难深,毛主席挥师去东征;

飞舟破冰斩急浪,天堑河防一扫平;

冲锋陷阵向前进,猛袭三交石楼城

炮火连天除旧岁,黄河欢腾迎新春。

这是《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肖华大将为红军东征勾勒的一幅充满战斗激情的历史画面。二月二十五日红军东渡黄河,经石楼辛关等地进入山西,交口作为东征红军的指挥中枢和战略支点,在民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红色歌谣。

红色歌谣,是一种相当通俗和随意的乡音俚调,随着乡间田野的红枣、红高粱,映红了黄土高坡上的乡间村落,八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歌谣在黄河东岸百姓中仍然随处可以听到。

正月二十八,红军结圪塔;

沟上过的河,坪上往上爬。

好一个“红军结圪塔”!这是一幅多么惊心动魄大军集结的感人画面,那种急切的盼望、传告、夸赞溢于言表 ,背景是阎军的反动宣传,百姓躲到了山里,红军把群众找回来,讲解共产党和红军的抗日救国主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来到山西打土豪分田地,是帮助穷人闹翻身的。黄河沿岸的百姓对红军的到来由疑惑到喜出望外,请看这一首:

三月里来桃花开,红军东征过河来;

咱村住下一个排,家家户户来招待。

这样的民谣口口相传,相当顺口、流畅,并不缺乏节奏感和音乐美,这是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蒋阎军进村老百姓是怕是躲,红军进村是迎是爱,一怕一爱之间折射出民心向背。乡风熏人,民心激荡,爱恨隐隐约约地现于其中,大家唱的很投入,挺顺口,挺有劲,那么就唱吧,饱含着对当年红军的真诚敬意。

水头有个苟照安,买卖田地闹得欢。

见了穷人不眨眼,苦害百姓太凶残。

自从来了共产党,穷人造了他的反。

水头打倒苟照安,张家岭斗王怀安。

分财分物真够忙,分了粮食一百石。

衷心感谢共产党,穷人个个笑开颜。

毛泽东来到双池西庄,住在“麟厚堂”院内,一面指挥中路军抗击分路尾追而来的阎军,一面指导红军地方工作委员会在周边开展地方工作。先后打开了双池“万兴当铺”、石咀会“福庆长”杂货铺盐库,斗争了一批土豪劣绅,将粮食、食盐分给了群众,把穷人的典当物归还本人并当众烧毁了当票,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成立了双池乡苏维埃政府和一些村党支部,青年踊跃参军,交口先后有1000多人参加了红军,并组建了工农红军晋西游击支队。再来看一首:

斗了地主和土豪,分了土地和粮食,

贫苦百姓把身翻,跟上红军打日本。

口语化的民谣表述却很明白,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又是开仓济贫,又是分田分地,贫苦人以自己最朴素、最具体的标准判断出,只要跟定共产党红军就有自己的出头之日。

毛泽东率红军来到郭家掌村,指挥了兑九峪战斗,红军主力从南北西三面向进犯的晋绥军发起了猛烈攻击。战士们英勇作战,我军充分利用有利地势,以弱势兵力数次击退援军。这首民谣传递了红军在东征战场的战役胜利:

日寇侵略灾难深,毛主席挥师去东征。

飞舟破冰斩急浪,天堑河防一扫平。

冲锋陷阵向前进,猛攻三交石楼城。

炮火连天除旧岁,黄河欢腾迎新春。

红军进驻西庄村后,村内原有的一口小水井水不够用,为解决红军人马用水同时又不影响群众吃水,毛泽东指挥红军在村东沟内挖出一股清泉,这股泉水一直饮用到今天,供附近近万人饮水,被群众称为“幸福泉”。

吃水不忘挖井人,恩人就是毛泽东。

跟着红军闹革命,全国奋起打日本。

红色民谣,是一种毫无雕琢的革命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民间歌谣,它从老人那枯槁的皱纹间流出来,代表一种民心所向,代代传唱。在黄河东岸,红色记忆随着年轮增长深印在百姓心中,有如袅袅炊烟穿过夕阳的余晖,交织成令人心醉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