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石楼记

□ 冯恩启

2021年08月11日 11:16:39 编辑:

黄河奇湾

早在2016年,我在《中华神龙文轩作家》微信群看到石楼女诗人辛中2011年5月写的一篇《沁园春·赞黄河奇湾》词:“屈邑辛関,盘古凿峦,盛景皓庞。望融融仙境,金池飘月,叠霞旖旎,滴翠幽香。极目神往,英姿飒爽,淡定群山气概扬。龙蟠曲,母怀深情展,细语柔肠。梦牵浊澜滔泱,引炎子黄孙诗畅翔。忆太公垂钓,招贤纳慧,杰林武士,壮志成墙。雄悍横江,腾飞巨浪,一代伟人咏熠煌。赞华夏,聚钟灵毓秀,天下奇湾!”引得我豪情彭拜,激动不已!

后来,又读到她写的《石楼山赋》等古典诗词,被她的才华所吸引。对诗人词赋中所描绘的石楼壮观山水产生了无比的热爱向往之情,恨不得一睹石楼芳容。壮观美丽的黄河奇湾,雄浑浩荡的石楼风光,风采飞扬的石楼诗友,总让我魂牵梦萦!

2021年7月4日,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汾州文化交流协作专委会侯荃、孔宪泉、梁怀勇、冯恩启,平遥梁继国、孝义李景耀在武登云会长的带领下,对石楼进行了一天的参观、考察、学习。受到了石楼文友孙卫东、牛双平、辛中、梁三元、刘晓亮的热情招待。最让人感动的是,石楼文友开车到四十多里外石楼和交口交界处的灌林岩山隧道外烈日下接我们。夏日炎炎,热不过石楼文友的一片真情厚意。

从灌林岩山隧道到黄河奇湾140多里。我们两辆车紧随石楼文友的车。弯曲的公路,在我们车下飞过,连绵的群山夹道奔入眼前,又急速向后飞去。青山巍峨,云烟缭绕。车外夏日热风呼呼,车里空调冷气嗖嗖。清爽与惬意之情,覆盖着由近而远的路。穿过石楼县城,直奔黄河奇湾。直行、转弯、再直行、再转弯;爬坡、下坡、再爬坡、再下坡……司机景耀,眼盯前方,手把方向盘,一点都不敢松懈。石楼的奇风异景从车窗前流过。

雄浑壮阔的黄河奇湾,我们来了!尽管我们等了许多年。一路的飞奔,紧缩的心灵,在车停的时候,才得以舒展。下车后,我们互道问安。站在黄河岸边,向四周远望,除了山还是山。群山起伏连绵,环绕在我们的四周。秀峰、峡谷、河水、蓝天、白云、雾气、光影,石阶、青松,幽静而不失动感,大气而不显孤旷。面对如此壮美永恒的景象,人生的烦恼不值一谈。大自然的风光美景,可让人烦恼尽抛,开心无限!

万里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360度的弯。原本无羁的黄河,在这里此时显得非常地温顺。青山遮不住,毕竟南流去。再弯的峡谷,再厚的山峰,也阻挡不住,黄河远去的豪迈气势。同行的梁继国老师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所造就的壮观景象,不断地感叹:每个人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显得多么得渺小而短暂啊!石楼辛中有诗赞美道:

浊浪千层出峻山,神龙盘玉此渊环。

纵令织女施妍手,难绘黄河第一湾。

青山不老,一水长流。就连那荣枯无尽的草木,也在我们人类面前展示着它们勃勃生机的千古景象。

面对久慕在心的黄河奇湾, 我高喊一声:黄河奇湾,我来了!但在这空旷的山河之间,微弱的声音顿时消散。但始终自信,人生志通天地的理想,定会感动这一湾黄河水,带着追求与希望,穿过龙门,越过平原,奔向远方的大海。

我们在石楼辛中等文友的安排下,沿着几百级红石阶梯,下到黄河奇湾东岸。站在石头砌筑的悬崖边,以奇湾为背景,各自拍照,合影留念。开心的笑脸,舒朗的笑声,在黄河奇湾的山水间飘荡。面对这黄河奇湾如此盛景,我怎能错过这吟诗咏怀的大好机会,于是,和辛中七绝诗一首以抒情怀:

满目青山气概扬,黄河一派好风光。

今来观得奇湾景,情寄云霞向远翔。

站在黄河奇湾峡谷东岸,对面就是陕西清涧县。辛中说:在360度弯曲的黄河东岸。当年,阎军建有许多军事堡垒。坚固的明碉暗堡,布满各个山头,木栏紧锁各个通道。阎军耗时十几年,誉称固若金汤的军事防御工程,黄河天堑始终没能阻挡住红军跨河东征的步伐。辛中指着奇湾的东北侧面说:那里就是红军东征渡口。

石楼文友说:毛泽东主席当年东征黄河的渡口,却在黄河奇湾上游五公里处的辛关古渡。

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大自然的景象、红军东征的英雄气溢满心胸的充实感。年逾古稀的武登云会长,丝毫不服老,汗水湿透了衣衫,脚步却不失矫健。沿着几百个台阶,重新登上黄河高岸。留下我们的身影,带走革命热潮,回归我们平凡的生活,不断创造三晋文化繁荣与辉煌。

从黄河奇湾到石楼县城,途径义牒古镇历史文化馆,红军东征关上、蓬门战斗指挥所、留村毛泽东路居地、《沁园春·雪》创作地、张家塔毛泽东路居地、我不时下车拍照,总想带走更多红色风光。汽车行驶在红军东征峡谷间,遥想往事,让人感慨万千。青葱的山岭,一片安详,美丽了这里生活的人们,也美丽我们的心情。匆匆地来,匆匆地往,但红军东征的战斗情怀,山河的壮观景色,却永留心中。激荡着我们不忘初心,建设好、守护好这片热血浸染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