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临县仅存三块宋代石刻所含的历史信息

□ 郭时键

2021年09月26日 11:12:05 编辑:

临县现有唐代石刻4块,北宋石刻3块,元代石刻十余块。唐代石刻我们早已熟悉,而宋代石刻人们却很生疏,有必要向人们介绍一下。北宋的这三块石刻一块是赵家社石刻、两块是长乐村石刻。

赵家社石刻

十几年前笔者于玉坪乡禹家梁村的李某家里,发现有一块宋代石刻——“赵家社税户买地券”。这是李某三十年前在刨地时刨出来的,形制为方形,青石质,石长38、宽36、厚7厘米。内容为赵家社税户买地券。 刻文为楷书,正文12行,满行17字。刻文缺失少部,字迹清晰,刻体残缺右下角。

这块石刻很珍贵,它为临县少得可怜的宋代史实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史料。石刻的内容如下:

维南瞻部州大宋国石州昌化郡*方山县怀文乡赵家社税户***上大宗祖百姓一者赵设,公式男赵*嵩于永丰村税户呼延温地内买得围地**计三亩,准价钱五十六贯,并*少****莫乡府君,谨以青酌之奠*******二神必令,今亡父*宜合*此地安***取专礼交用银钱一万九千九百**贯九文,焦*黄豆一万*石,遂于日土边买得此地。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东至东王公,西至西王母,上至天堂,下至地府。四至*内,并有证明,一任安置,永……

长乐村石刻

2020年,从朋友张先生手里又看到一事记为两块的宋代石刻,系天圣十年(1032)三月刻石,形制为方形,砂石质,石高29、宽26、厚5厘米。内容也为买地券。刻文楷书,券(一)正文9行,满行10字,刻文基本完整,字迹模糊,碑体完好。券(二)正文6行,满行11字,刻文完整,字迹模糊,碑体完好。

这两块石刻同样珍贵,与“赵家社石刻”一起道出了一段临县宋代的历史。石刻内容如下:

*****为次二甲 三月*二十四日乙酉,大宋国石州小原郡方山县*义乡长乐村公进买地一*一*二分,买常高公式在上面,下面是高斌,两界明细焉,二十四疋银另一佰二十贯文,东至青龙为界,西至白虎为界,南至朱雀为界,北至玄武为界,上至天,下至*

同坐人,东王公,西王母。*先公李定杜,田公地母并令指政见人日直神。写契人赤松子一定已后*进水*力岁十年为主四方暮种安告。

天圣十年三月十四日 买地人公进,卖地人高公式、卖地人高斌

临县宋代时的行政区划

1994年版《临县志·建置沿革》中载:“宋仍称临泉县、定胡县,隶石州,属河东路。元符二年(1099)改属晋宁军,军治在陕西葭县葭芦岩。”这里明确记载现在的临县县域,在宋代属临泉、定胡两县所管,从这三块碑刻的反映的史实看,实际上现在的临县县域在宋代是分属临泉、定胡、方山三县所管的。

北宋从公元960年开始,到公元1127年金朝占领结束,共167年。这167年中,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是宋初的37年,行政区划沿袭唐制,全国为十三道,临县属于河东道石州,石州下辖离石、临泉、方山、定胡、平夷五县。而临县现在的县域在当时则分属于临泉、方山、定胡三县。

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到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的102年间,全国划为十五路,此间临县属于河东路石州昌化郡,郡下仍辖离石、临泉、方山、定胡、平夷五县,临县现在的县域仍然是分属于当时临泉、方山、定胡三县的。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增设晋宁军(与州平级),管辖临泉和定胡二县。直到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12年间的临县现域仍属于临泉和定胡、方山,只不过属于方山县的这一部分区域是归石州管的。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全国划为二十四路,到北宋灭亡的靖康元年(1126)的16年间,临县属于河东路太原府晋宁军管辖,现在的县域仍属三县管辖。

这就是说,整个北宋的167年,只有州、路(相当于市、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在变,县一级的区划基本未变,临县现在的县域始终属于三个县管辖。有什么证据呢?

证据一,就是这三块石刻。这块石刻明确记载现在的赵家社村、永丰村属于方山县怀文乡,现在的长乐村属于方山县*义乡。这就是说,现在的临县玉坪乡的东部和木瓜坪的东部属于方山县。

证据二,民国六年《临县志》卷十四《沿革考第一》中的记载。志载:元代庆元元年(1195年),改定胡县为孟门县。元代至元三年(1266年),设置临州,由于州不领县,于是扩大了所管辖的县域面积。怎么扩大的呢?“省孟门,析其北境六十里至碛口镇;省方山,析其西境四十里至黄云山,统归临境,即今县全境。”

这里明确指出,为了扩大临州境域,减少孟门县的县域,将碛口以北的原孟门(定胡)县域(碛口至八堡)全划给了临州;减少方山县的县域,将黄云山以西的原方山县域全划给了临州。自1266年之后,临县才基本维持了现有全境。这一记载,进一步说明临县现在的县域,在北宋属于三县共管的事实。

石刻的其它历史信息

当年禹家梁村附近有赵家社村居住着赵姓人氏,但后人不知去向。永丰村居住呼延姓人氏,后人也不知去向。赵姓人氏买地,是作为本家埋葬用的墓地。

长乐村居住着高姓人氏、公姓人氏,现在不知去向。

这进一步说明,临县在金元时期,有过一次汉人的大量被消灭和迁移的经历,现在的临县居民,大部分是元中后期和明代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