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访百处红色遗址看百村辉煌变化

红土地上乡村兴

——来自兴县甄家庄村的报道

2021年12月09日 11:46:25 编辑:

□ 本报记者 王一格

抗日战争结束已经整整76年了,战争硝烟早已散去,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却没有因岁月远去而淡化,而位于吕梁市兴县的甄家庄村,村子里的老人对抗战的记忆尤为深刻。这里曾发生过一起著名的反击日伪军“扫荡”的战斗——甄家庄战斗。

追寻红色记忆 重温革命历史

1943年9月,日军以2个旅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26日,其第69师团第85大队分两路合击兴县城八路军晋绥军区机关,27日晚侵占兴县空城。10月5日,日军经赵家川口向康宁镇方向撤退,晋绥军区集中6个多团,先后于小善畔、花子村、甄家庄连续组织围攻,战至11日拂晓,共歼日军700余人、俘伪军100余人,缴获枪200余支、子弹3万余发。创造了用步枪歼灭陆空军配合之敌的战例,粉碎了侵华日军“扫荡”的战斗计划。

记者在甄家庄采访时,见到了亲历这场战斗的王侯润老人,听他讲述了抗战时期刻骨铭心的事件。甄家庄战斗发生之时,敌军的突然袭击打破了这座小村子的宁静,村民们听到消息,慌乱之间四处躲藏,有的躲在田里,有的躲在沟渠中。王侯润的母亲,带着他们兄弟几人仓促地躲在了平时村民都不怎么去的山沟沟里。

王侯润告诉记者:“枪声啪啪啪打,就和在耳边一样,还有飞机在那丢炮弹,轰的一声炸开,太吓人了。我们兄弟几个都不大,躲在母亲身边瑟瑟发抖,我最小,才四五岁的样子,害怕的想哭,被我母亲一下把嘴巴捂住,就怕声音吸引了敌人。”直至战斗结束,民兵队在村子周围寻找躲藏起来的村民,王侯润的母亲这才敢露了露头,先出来走了一遍,发现确实没有危险了才带上他们兄弟几人准备回家。王侯润老人讲到:“我母亲当时带着我们都不敢直接回家,就怕再遇到敌人,都是妇孺儿童的怎么能敌得过,只能绕啊绕,从另外一个梁上绕了好远的路才敢往家的方向去。”等村民们都回到村子里攒点人口时发现少了两个人,事后传来消息,这两个人已经惨遭敌人毒手。“现在想想这些鬼子太可恨了!”讲到这,王侯润老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抗日战争胜利76年后的今天,王侯润老人想起这段记忆依然历历在目。“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呀,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坦。”

传承红色精神 建设美丽乡村

记者在村子里采访时,遇到了农闲的村民,说起以前和现在的日子,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村里吃水、用电不方便,不像现在,用水用电方便的很!”“以前觉得能看上有线电视也是厉害的不得了,看看现在,都是网络电视,购物也可以不出门直接网购。”

甄家庄村书记甄建忠介绍道:“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民们积极性很高,2018年,村里建起了香菇养殖基地,一乡一园区,一个菌棒的价格可以卖到3块多,一斤成品香菇可以卖到五块多,收益还是不错的。香菇产量高了,外销也要跟上,厂子里有单独的装箱发货的工人,每天计件劳动,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也有近百元的收入。”“除了这个香菇养殖,村子里人均都有土地可以种植,我们这里盛产玉米、高粱、谷子等,就单说玉米,亩产量就能达一千斤左右。”说到这,甄建忠指了指村外笔直的乡村公路自豪地说:“2007年的时候,政府专门拓宽了这条公路,在这之前这条路又窄又破,高低不平,村民们只能步行,这路修好后,我们村的各色农产品不愁卖了,都是走这条路运输出去的,也有外地的人专门到我们这里来上门收购。”“除了农作物,村子里还有四五户搞牛羊养殖的,人均也有七八千的收入。”

环顾甄家庄村,四周的山正好把这个村子围在中间形成一个“凹”字形,森林全覆盖,北方的冬季干燥,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山火,村子里还配备了专门的田间管理员、防火员、护林员,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贫困户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化解了返贫的风险,日子更有奔头了。

记者在村子里走访时发现,甄家庄村随处可见太阳能发电板。甄建忠介绍:“这片一共安装了3000多兆太阳能发电板,所产电量并入大网直接计算收益,一个季度差不多可以收益三万多元,这笔钱都用于村集体的运营,专款专用,谁家要是有什么突发困难,村集体就能直接帮助,给乡亲们更多保障。”

现在的甄家庄村,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甜,接下来,就想办法让村民们生活的越来越美。下一步,甄家庄村将紧跟文明城市建设的脚步,开展“六乱”整治,清理村子里的卫生死角,每天专人维护村容村貌,由党员带头,真正做到环境整治到实处,让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