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人物

在常人看来,修鞋开锁是苦差事,脏又累,还赚不着大钱。“修鞋匠”薛世平觉得,只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再苦再累也会赢得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修鞋匠”薛世平:亦苦亦累亦收获

2022年05月10日 09:23:35 编辑: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梁继梅

半车煤、两卷铺盖、两袋山药和半袋子小米,这就是薛世平一大家子进城时候的全部家当。身上裤腰带中别着的900多元现金是一大家子压箱底的钱,可是不到三天的时间,为了交房租、置办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就花去了大几十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人一个月都很难赚到大几十元,可是在城里刚落脚就花费这么多,一时半会,薛世平两手摸不着头脑。“一家六口人,照这个花法,还不得再搬回去?”

1992年,薛世平携带着全家大小五口人走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离石区坪头乡磁窑沟村。“走出去的时候就没有打算再回去。”薛世平回忆说。

三天后,薛世平只身一人带着口袋里剩下的800多元钱跑了省城太原一趟,购置回了钉鞋机和修鞋需用的一些简易工具和原料。没敢来得及喘气,从省城回来的第二天就在位于城区桥头街位置的市水利局门口摆起了地摊,干起了修鞋的营生。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来,薛世平不仅守住了生意,也有了自己的门面,扩大了服务范围,修鞋还开锁。最重要的是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穷则思变。一个人守着一个摊位,靠修修补补,零敲碎打,一家子的生活还是没能有多大起色。

没生意的时候,薛世平喜欢独自上街走走看看。他发现,在离石街头干他这个行业的人不是很多,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得见的几个摊位根本无法满足城区居民的需求。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省城购置一批钉鞋机,连同手艺传授给无业的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还能带动一部分人就业。

“手头只有3500元,钱的事情就是大事情,咋办?”

上一个想法还没来得及实现,薛世平又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租一间门面房,这样既避免了天阴下雨影响误工,又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再者顾客有需求也可以随时找上门来。

“没钱就借,去凑。”薛世平以每年5500元的租金租到了离他摊位不远处的一间门面房。

租房后,鞋掌、气垫、胶水、铲子、丝线、补料等各种修鞋用品被薛世平摆弄的井井有条。他还添置了一台新型配钥匙机,扩大了服务范围。有顾客需要修补的各种鞋头修复、换底、翻新、补色、改色,经他仔细处理,焕然一新;有的人需要配置不同类型的钥匙,薛世平一眼就能判断出用何种材料、用何种尺寸。

就这样,薛世平有了一个新身份:开锁匠。

开车锁、开门锁、开保险柜锁和换锁芯等不仅需要上门服务,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多年来薛世平以恒长的坚守,赢得顾客的信任。

有一次,他给一家有钱人开保险柜。事情办好后,主人重金酬谢。薛世平只拿了自己应该得到的报酬,然后就匆匆离开了;七年前,薛世平嫁女儿,早晨九点钟正准备带着亲戚去饭店吃饭,突然来自凤山底栖凤苑的一住户急匆匆地跑来求助,说她家里有两个小孩在卫生间把水龙头拧开,门被反锁了,人进不去,再晚孩子就可能出事。薛世平不假思索急忙拿上工具跟着去开锁。

30年的时间,薛世平三次租房搬迁,从市水利局门面房到市供销社二层楼房,再辗转到市水利局靠北的永宁宾馆二层,每搬一次家,新老顾客都会追随而来。

薛世平还是个热心人。他目睹过无数贫困家庭的无奈,出身贫寒而早早辍学的他,有时候也会把一整天辛辛苦苦赚到的钱全部拿出来帮助他人。30年来,经他资助过的贫困大学生就有上百人次,无偿服务过的贫困家庭更是数不胜数。

这就是薛世平。他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纯纯粹粹,整天手底沾灰的修鞋匠。凡人凡事,薛世平拿普通换价值,也用行动赢得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