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人物

忠言直谏 为民请命——孙家淦

2018年04月28日 15:45:01 作者:李牧 来源:《爱我吕梁》 编辑:蔡晓霞

孙家淦和我们吕梁另一位大官于成龙一样,都是清王朝著名的清官、好官。孙家淦出生的第二年,于成龙就去世了。当孙家淦30岁步入仕途时,对这位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老乡,很是钦佩。其实,孙家淦与于成龙相比,也毫不逊色。他做过吏部侍郎、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湖广总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大官,是清朝雍正、乾隆朝重臣。
      

孙家淦(1683-1753)是吕梁兴县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只好白天到山里砍柴卖钱,晚上回到家中刻苦读书。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他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孙家淦性格刚烈,待人忠厚,忠言直谏是他很突出的特点。雍正皇帝即位的时候,孙家淦刚刚当了一个小官。当时,雍正皇帝正采取高压手段对付曾经与他争帝位的几个弟弟,搞得朝野内外人心惶惶。这种情况下,孙家淦居然独自给皇帝提了个建议,建议雍正帝“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这正是当时雍正皇帝极力推行的三件大事。大臣们听到后,个个目瞪口呆,替他捏了一把汗。雍正皇帝看完奏折后,果然勃然大怒,对群臣说:“孙家淦怎么是这样一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大臣们吓得谁都不敢说话。眼见孙家淦就要被暴怒的皇帝严厉处罚了,这时,大学士朱轼在旁边说:“孙家淦的确是够狂妄的,不过他能够直言上谏,我很是佩服他的胆略。”雍正皇帝听了这话,想了想说:“我也佩服他的胆略!”总算没有怪罪他。

后来,当乾隆皇帝即位后,孙家淦又给皇帝上了一篇谏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习一弊疏》。在这篇上疏中,孙家淦指出,皇帝听惯了颂扬声,就喜欢谄媚而厌恶正直;看惯了免冠叩首,就喜欢柔顺而厌恶刚烈;习惯了唯命是听,就喜欢别人都顺从自己而厌恶别人违背自己的意愿。这三种习惯一旦形成,那就会有一个弊病产生,这个弊病就是,喜欢小人而厌恶君子。他劝诫乾隆帝应该注意克服这“三习一弊”,做到“君心正”。他在上疏中还说,皇帝要明白自己并非无所不通,应该虚心听取大臣的意见。这次上疏,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扬,还把他的上疏当朝做了宣示,褒奖有加。

孙家淦清廉自守,不爱财。这一点连皇帝都知道,有一次,他做错了事,被判死罪,雍正皇帝却说:“孙家淦有一个优点,就是清廉自守,不贪财。”因此特别开恩,免去了他的死罪,不久以后,还任命他为河东盐政。盐政管理国家盐业,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肥缺,俸禄高,还能利用职权牟取暴利。孙家淦到任后,不仅不以权谋私,反而认为自己的年俸过高,盐政养廉银13000两应减少为8000两。他把自己的工资减少了,却给守护盐池的兵丁增加了双倍薪水。与此同时,他对河东盐池的生产、管理与销售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并掌握了许多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建议朝廷加强了各地私盐的稽查、收缴并严格查核各盐卡的收税帐目。孙家淦还主持盐池维修工程,上疏要求对进口蒙古食盐制订征税条例,划分销售地区,以有利于国计民生。很快,原来贪污腐化、弊端横生的河东盐政面貌为之一新。

孙嘉淦不畏权贵,坚持正道,政绩卓著,赢得百姓的称誉。有一次,河南郑州有奸盗案,牵扯到十数人的生命,当地官府久久不能结案,只好把案子上报给朝廷,结果大臣们争议也很大。乾隆皇帝就让当时任刑部尚书的孙嘉淦亲自去审理。孙家淦经过反复审讯和调查,认为皆无实据,于是把在捕的十余人全部释放了。大家认为不妥当,孙家淦解释说:“被捕的这些人并不是真凶,这是没有疑问的。如果我们因为抓不住真凶而把他们关押起来,时间长了,迟早会死在狱中的,这同冤枉地把他们杀死有什么不同呢?”之后,他一连处理多起被诬、被陷、被株连的冤案,都使其真像大白,平反昭雪。

孙家淦做事情恪尽职守,从来没有因为官职的大小而有不同的态度。有一次,他因为推荐人员不当,犯了罪,被罢了官,发落到户部银库干些杂事。当时,执掌户部大权的是果亲王允礼。他认为,孙嘉淦当过朝中大官,如今居然要到银库去和差役们一起做杂事,一定会闹情绪,什么事情都不做的。他又听到有人说孙嘉淦对收交的银两,一概不去核数,这其实是一种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于是,允礼就亲自去察访此事。他先到银库检查,所查结果,同传说的完全两样。接着进入库场,看到孙嘉淦正和吏卒等差役人员在一起,不辞劳苦,又是记帐,又是搬运,还拿着秤一份一份细细地称。他所收得的银子,都集中起来固定地放在一个地方,取来复称时,没有丝毫差错。允礼很感动,把这个事情和雍正皇帝一说,皇帝也很高兴。

孙家淦官做得很大,但是他生活简朴,从不颐指气使。回乡的时候,从来都是步行出入,不驾车马;有人来看望他,不管贫富贵贱,均以礼相待。逢年过节,他与亲友相聚,也不准奢靡,规定每餐不得超过5道菜。他对亲友说:“我们这里本来是很简朴的,现在慢慢出现一种奢靡的风气,这都是我们这些做官人家带来的坏习气,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摈弃奢侈,倡导简朴。”

孙家淦一生著述颇为丰富,有探究儒学精义的《近思录辑要》,描述人生艰难和祖国壮丽河山的《南游记》,用儒家观点解释《庄子·内篇》的《南华通》,还有《春秋义》。他一生还作了许多诗,后来觉得不是太满意就销毁了许多,只有极少数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