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旅游

林海明珠——美丽的文峪河

□ 任红生

2018年05月18日 09:33:54 编辑:

文峪河,发源于交城县关帝山孝文峰。主峰南倾、由东西两面山峰环围,纳长约14千米13条沟的清泉溪流,汇流于交城县横尖镇,并向南麓延伸而形成文峪河的发源之地,故名“庞泉沟”。

“文峪河”俗称中西川或中西河,古名浑谷河。近于东西流向,穿行于交城境内的土石山区。沿河两侧山岩陡峭,苍松翠柏,河道随山势蜿蜒曲折,清水常年湍流不息,在岔口有葫芦川汇入。葫芦川,古称东河水,上源由东、西葫芦川汇流而成,因川谷形似葫芦而得名,至柏叶口有四道川汇入。四道川,古名西谷水,又名柏叶沟或窑儿河,再折东南流,经野则河村下游,有三道川流域来汇,三道川上游还有二道川汇入,归泾文河滔滔不绝而奔龙门,至西社镇又有西冶川之水汇入。上游河段长155公里。唯在中庄和西社两处河谷较为宽阔,唐辟木材码头于南堡。泾流峪口到开栅放伐至文水、汾阳,是汾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她堪称交城、文水的母亲河。曾留下千古绝唱“交城山”的不朽民歌。

关山出良驹,文河饮烈马,问曰:文峪河名从何来?答曰:孝文帝也!是北魏一代明君孝文帝,“关山祭母”孝感天地;泪洒云顶涌出庞泉而成流!今“孝文峰”犹在,《孝文碑》耸立关山之巅,虽无字可辩,但令庞泉涓流;千溪归河之大成,可谓文河之神蕴,史称“文河”之渊源也。

“文河”是大自然赐于黄土高坡的一棵明珠,然,水从何来?还得归于:“先祖栖木而作宰,江河唯树不成流。唯树可水!无木荒漠”之古训;还得归于“人与自然和谐”,沉淀在历史上的文明底蕴。如果没有关帝山的原始森林和东起“低崖发”、西至“大沙沟”、南至“罗板沟”,方圆30公里的茂密森林覆盖,及庞泉沟年降水量822毫米的独特自然气候,又何来文河之水?也正是有了文河流域茂盛的植被和人民崇拜大山爱护森林的习俗,才使这条千年不息的文峪河滔滔不绝流淌至今。

然而,自唐天授年间,则天武后之父伐木关山起,虽然文河之水以水运放伐开辟了木材交易的鼎盛时期。但据史料记载:滥伐之殁,数百年之后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至宋元丰七年(1084年),文河泛滥,文水平川顿成泽国,文水古城被淹毁,被迫重建新城。另据历史洪水调查:文峪河干流最大洪水发生在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洪峰为1 540立方米/秒,相当100年一遇洪峰流量。据1951年以来的46年实测资料统计,超过文峪河河道泄洪标准15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发生20年次,占统计年的43.5%。最大洪峰为795立方米/秒(1959年)。据史籍记载,从明弘治四年(1491年)至1977年的486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涝灾害34次。

考证文河千年之史,验证的是违背人与自然和谐给予“母亲河”难忘的伤痛,是见证67年治山治水返哺“母亲河”的重生,及其修建文峪河水库为民造福、关帝林局播桑梓于崇山峻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坚守底线、退耕还林恢复自然生态展现在今朝的桑梓之情。

美丽的文峪河,滔滔向东流。她以伟大母爱的甘甜乳汁哺育着两岸百姓。她忍着伤痛为后人警示着”灾难的预言”,无时不在提醒“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让后辈牢记“先祖栖木而作宰,江河无树不成流”的祖训。致以感恩大自然给予沿河百姓幸福安康的恩赐。

如今天下大治、海晏河清。国如大树、庇佑于民。民得嘉树、恒安昌盛。此谓、天道、树德、人和也。时“柏叶口”水库落成蓄水,龙门之水即将改写“不浇交城浇文水”的百年绝唱。可谓福佑百姓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之壮哉!

当我们休闲之余驱车庞泉沟,沿着蜿曲的公路沿河前行。你必将在“文峪河水库”感触古码头”南堡”的碧波涟涟;渐远渐近相望东社古镇和近在咫尺的西社龙门。必然要在“石锁关”的廾里峡谷,听听惊涛拍石发出的呼喊声。回神之余莅临“柏叶口”水库,遥望文河以拙笔画出的山水致景又是何等的壮观。这就是湍流不息的文峪河,她不但在人定胜天的科学治理下,造福百姓消灾去难。而且也在福佑百姓的生息中,带来取之不尽的财富和欢歌笑语。造就了“水上乐园”“红柳湾漂流”“庞泉沟湿地公园”“金蟾湾九龙沟”“庞泉沟保护区”等名冠山西的旅游景区。

当你登临文峰之巅,一览众山小俯瞰蜿曲如龙的文峪河时;当你在亚高山草甸“云顶山”远眺层林尽染的山峦时;当你沿着清清溪水,注足山花烂漫五彩缤纷的山呦,静听水声、鸟声和林涛声奏出的天籁之音,带着无尽的思索,品味“庞泉沟湿地公园”,荷塘垂柳翔龟雁,林带花丛任犊欢之壮景时;在“农家乐”感触归真自然,美食山货土特产赞不绝口时,无论是谁都会陶醉在“世外桃园”的幻影中,赞叹!鬼斧神功造就的这片神圣之地“林海明珠一美丽的文峪河。

视频推荐更多>>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