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市产业扶贫发展纪实

2018年06月27日 09:53:42 编辑:

□ 实习记者 王卫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脱贫增收,要以发展富民产业为其源头活水。时值炎炎夏日,吕梁大地,万物争艳,生机盎然。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和吕梁,提出要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激发了吕梁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经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吕梁的产业扶贫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市坚持“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全链条推进、精准化扶贫”的产业扶贫思路,一年来发展标准化杂粮200万亩,产量3亿公斤,占全省12.6%;马铃薯标准化种植100万亩,年产量60万吨,占全省的26.7%;食用菌6000万棒,鲜菇产量5.8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设施蔬菜4万亩,红枣栽植面积200万亩,常年产量3亿公斤,分别占全省、全国红枣总产量的50%、13.4%;核桃栽植面积303万亩,常年产量3000万公斤,占全省的50%、全国的7%;饲养畜禽93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初步形成了以交城、文水、岚县、方山为主的20万头肉牛育肥基地。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以上,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增幅水平,约6.4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实现贫困村“五有”全覆盖。

百花齐放的特色种植产业

以“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为主题,“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为主线,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展特色种植产业,初步形成了兴县绿色谷子、临县肾形大豆、岚县马铃薯、方山中药材、交口食用菌等一批产业基地县,红枣栽植面积200万亩,常年产量3亿公斤,分别占全省、全国红枣总产量的50%、13.4%;核桃栽植面积303万亩,常年产量3000万公斤,占全省的50%、全国的7%;杂粮种植面积200万亩,产量3亿公斤,占全省12.6%;马铃薯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量60万吨,占全省的26.7%;种植食用菌5300万棒,鲜菇产量5.8万吨;种植中药材24万亩、设施蔬菜4万亩。

以兴县小米为代表的小杂粮,成为兴县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2017年,兴县统筹整合产业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以山花烂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晋谷21号谷子绿色种植基地4666.7公顷,有机谷子、豆类轮作基地333.3公顷,良种繁育、精播示范基地66.7公顷,合作带动农户达6000多户,户均增收3600多元。

马铃薯则是岚县的特色产业。政府支持和引导山区贫困户种植马铃薯,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学习引进新技术,形成了年产超过5000万粒微型薯的优种规模,用技术和标准化叫响了“世界主粮,中国味道,岚县智造”的产业发展口号,把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帮助农民脱贫增收。

方山县发展中药材4万亩、核桃经济林5万亩、马铃薯12万亩、特色杂粮9万亩、高粱6000亩、苋草4000亩、青贮玉米7000亩。峪口镇桥沟村党支部书记郭志清介绍,桥沟村建立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整合150万元新建反季节蔬菜大棚11个,实现蔬菜销售收入33万元,60%归种棚户所有,40%按股权分配。每年可为22户农民增加收入2.5万元,带动11户35人脱贫;增加集体收益6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

交口县2017年食用菌种植带动3000余户农户参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多人,带动贫困户2312户,户均增收6000元左右……由资源型企业投资建设的石口乡韦禾香菇产业园,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工业化生产线,已建成60个大棚全部由105户贫困户承包经营,预计全部建成后可带动110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了转型发展与脱贫增收“一箭双雕”的功效。

雨后春笋的特色养殖产业

把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两项工作相结合,我市积极利用“特色产业+企业+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特色养殖产业扶贫工程。这一合作模式由政府牵头、银行支持、企业实施、贫困户参股,企业为贫困户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药品、统一制定防疫程序和统一回收生猪,并由企业成立风险互助基金来减少农户由于养殖不当或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失,推动了特色养殖的快速发展。

深圳一家企业落户吕梁,投资成立了山西善农蜂业有限公司,帮助发展养蜂产业;以建设蛋粉加工基地为重点,打造蛋鸡养殖全产业链;以发展狐狸、水貂特种养殖为重点,打造特种养殖全产业链。据统计,全市饲养畜禽93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初步形成了以交城、文水、岚县、方山为主的20万头肉牛育肥基地。

政府推动大象禽业与养殖户合作,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方山县麻地会乡大西沟村引进大象养殖公司,村民靠金融扶贫获得贷款,入股企业后成为股东,每年可实现保底分红15%。同时还可以到企业务工,多了工资性收入,企业也借此实现了业务扩张。据介绍,与该企业合作的农户养一头猪净利润可达150-200元,按每户一批养殖300头、4个半月出栏计算,一年可出栏两批半、养殖700余头猪,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石楼县利用养蜂产业历史悠久,蜂产品品质优良,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引导群众发展投入少、见效快、具有较高经济收入的养蜂产业。5月18日,石楼县召开由山西善农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茵、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病虫害研究专家团队、县养蜂协会主要负责人及部分蜂农代表参加的晋西高原蜂产业扶贫发展研讨会,把推进蜂产业发展作为全县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蜂农在各位专家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养蜂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异军突起的特色加工产业

长期以来,我市农产品由于缺乏深加工,造成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脱贫增收。农产品深加工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延伸产业链,撬动产业扶贫、转型发展、乡村振兴、解决就业,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成效。在市委、市政府引导推动下,全市在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异军突起。目前,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00余户,国家级龙头企业4户、省级50户、市级100户,194个产品拥有“三品”认证,种植面积70多万亩,形成无公害农产品180个,中绿华夏认证有机产品12个,绿色有机产品2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10个,涌现出汾裕核桃、汾州香小米、柳林红枣、交城骏枣等I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

兴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11个,小作坊600余个,资产总额达到3.8亿元,年加工小杂粮10000余吨、红枣5800吨、食用醋20500吨、食用油5000余吨,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有力推动了脱贫增收。兴县“山花烂漫”牌小杂粮是农业部绿色认证产品,加工产品主要有“山花烂漫”晋谷香小米系列、蔡家会村豇豆面、豌豆面系列、手擀豆面系列、黄河畔农户散养家鸡蛋系列、五谷好杂粮系列。

核桃和红枣加工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以裕源、特达、仙塔、慧仁等为龙头的50余个核桃加工企业,年加工核桃2600万公斤,销售收入15.3亿元;天骄枣业、达滋枣业、奥华枣业、树德枣业等300多个红枣加工企业先后开发出黄河滩枣、空心脆枣、蜜枣、贡枣、紫金枣、浓缩汁、饮料、枣醋、枣香精、枣饴糖等100多个产品。临县阳府井集团与有生产能力的红枣企业合作,由红枣企业代为加工与生产,阳府井集团负责收购和销售,与临县西部5个深度贫困乡镇(石白头乡、刘家会镇、安家庄乡、雷家碛乡、清凉寺乡)签约了万吨红枣的销售框架协议,推动了枣农脱贫增收。临县石白头乡柳家山村的贫困户柳有奎逢人就说:“太感谢了,我家的8000斤红枣一下就都卖给了阳府井电商平台,还卖了个好价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方可叶茂,脱贫攻坚只有疏通群众增收的源头活水,夯实产业基础,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加快脱贫步伐,巩固脱贫成果,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

视频推荐更多>>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