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弘扬吕梁精神 攻坚深度贫困

以科技支农带动乡村振兴

山西师范大学惠农实践队走进中阳

2018年07月30日 11:17:49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成柏

本报讯 (记者冯海砚通讯员朱宏凯)近日,由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惠农实践队走进中阳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科技支农活动。六名青年学子走出校园,深入到脱贫攻坚一线,履行青年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实践中成长、在基层中成才,为自己的青春时光标注入了时代坐标和青春光彩。

科技支农实践。7月13日,队员们忍受着高温的炙烤来到武家庄镇核桃园。此时正值核桃种仁充实和需肥旺盛期,看到成片的核桃林和绿油油的核桃果,队员们兴奋地与当地果农交流沟通起来,并结合所学专业为果农们普及核桃种植相关知识。随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对核桃树进行了施肥、减枝、预防病虫害等农事活动。整个过程中,队员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实践性知识,每一个队员都有着极高的热情与积极性,因为在这里可以使他们学得的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得以升华。

寻访红色记忆。队员们来到了位于车鸣峪村的9141兵工厂,山西枪弹厂旧址。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兵工厂现遗存的约49万平方米的厂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地下遗存有洞式厂房、靶场及生产设备等,地面遗存有职工宿舍、办公楼、学校、车间、大门、岗台等建筑设施。洞式厂房并排置于石山间,洞洞相连,气势宏大;崖壁上“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等标语犹存,充分体现着当时恶劣环境条件下中国人民战无不胜的气概,时代特征十分明显。除隐蔽林间的地面建筑实施外,更为珍贵的是凿山筑洞、以洞为厂房的地下建筑、由四条洞连在一起的宽敞车间和200米长的四条隧道组成的试弹靶场,令队员们肃然起敬、大开眼界。车鸣峪兵工厂记载了那段非常历史时期难以磨灭的红色记忆,是目前全国保存下来的、少有的以山为掩体、以山洞作厂房的兵工厂遗址。队员们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的洗礼,对当时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的老红军、老八路、黄岩洞的老军工,以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抛亲舍友,远离故土参与兵工建设的精神所憾动。

产业扶贫调研。在车鸣峪乡光伏香菇产业园,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学习了食用菌种植基地产业发展情况。工作人员耐心的讲解,使队员们对太阳能菇棚产电进网获利润、发展香菇产业搞销售、土地流转帮扶农民收益的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园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还先后在金罗镇、下枣林乡、车鸣峪乡、武家庄镇等地走访,在厚通科技养殖有限公司、益源养殖合作社、车鸣峪黑木耳种植、仁味仁黄粉虫养殖基地等地充分调研中阳县脱贫摘帽的实际做法,队员们将所学的生物专业知识应用于种养业生产实践中,不仅拓宽了视野,同时通过科技进一步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理论政策宣讲。在金罗镇,队员们与镇政府院里的老人们、基层干部、青年志愿者们展开交流,进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并结合各自的学习生活分享了他们对十九大惠农政策的理解,老人们从身边的变化入手,从改革开放说到进入新时代后的生活,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双重保障,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居民生活更加幸福。

教育帮扶关爱。在中阳三中给当地学生担任支教教师,组织学生们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影片,并开展以梦想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对贫困生进行相应的课业辅导。采用“1+1”帮学、帮扶、帮教供需对接模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订立“爱心契约”。还开展了“世界之窗”趣味地理课堂、“植物标本制作小课堂”等益智游戏、团队训练、故事分享会等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在亲情上给予留守儿童安慰,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在心理上给予他们疏导,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指导。

生态环境保护。下枣林乡神圪公式村林木覆盖率达80%以上,自然环境优越,空气质量优。队员们在这里看到了原民居院落依山而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感叹这里村风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队员们建议该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业产业、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采摘农业,走出一条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山村现状,走向小康农村、幸福家园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