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人物

“北溟老酒”清冽 滋润廉吏“一清到底”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与“北溟老酒”(下)

□ 闫卫星

2018年09月12日 09:38:44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蔡晓霞





“清”之本意为水的纯净透明,不含杂质,其所代表的状态,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中华民族意识到了。若以“清”来形容人格,表达的是古往今来一种完美的理想人格;以“清”来形容酒性,展现的是亘古至今一种至臻至美的品味和品格境界。随着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学家指出,人类要想实现健康长寿,须做到“两清”,即“饮食上的清淡”和“做人上的清正”。而哲学家则指出,人类必须回到“清”字当头的本源上来,才能解决肉体和心灵上的迷茫与困惑。十年前,“北大醉侠”孔庆东为汾酒题词:“其润也慢,其入也深,其力也绵,其性也仁”,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种酒的特性,也是一种中华品格。今年已111岁的酒界泰斗秦含章老先生对汾酒“清字当头、一清到底”也做过极大的推崇和赞誉,是完全基于对“科学与技艺”的判断。在对待汾酒的“清”字上,他与孔庆东可谓“一文一理竞清流”。秦老对汾酒情有独钟,他向大家推荐“汾酒纯净”,是基于对汾酒工艺的深刻了解和汾酒品质的高度信任。那究竟是汾酒的“清”成就了廉吏,还是廉吏印证着汾酒的清,已经很难说得清了,但二者在“清”字上表现的一致性,确实是十分的一致。作为汾酒系列酒代表的“北溟老酒”“清端酒”,自然是清香白酒里的上品。

1661年,45岁的于成龙以“候补知县”的身份,到北京参加吏部掣签,抽中了“下下签”,被分配到刚刚纳入清朝版图的广西省。赴任离家在即,在来堡村的千年古卫矛树前,于成龙面对送行的母亲儿子和众多乡亲,嘱咐他的长子:“廷翼我儿,我做官在外不管你,你治家在里莫想我。”而传说他的养母李氏知于成龙好酒,在他的行囊里特意带了一大坛上好的陈年杏花村老白汾酒。

罗城虽是蛮荒之地,但有诗有汾酒,于成龙便不觉得在外做官清苦了。在罗城时,一个人在异乡生活,着实让他感到深深的寂寞。每晚,他必饮一壶汾酒。带的汾酒喝完,只能喝当地的四文钱一壶的普通烧酒。手头钱紧的时候,每天就只喝半壶,细水长流地稍解他内心的思乡之情。于成龙的年俸不多,有时还要做点善事,捐助穷人,最后弄得连买酒的钱也没有了。于是就去勉强戒酒,戒了酒又睡不着觉,那就写诗吧:

一夜一壶酒,床头已乏钱。

强欲禁酤我,通宵竟不眠。

这首诗也是我们看到的于成龙在出仕后第一次与酒难以割舍的记载。2014年,笔者随方山县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会领导赴广西罗城收集于成龙史料时,见到了一种名叫“于成龙野生毛葡萄酒”的当地特产,据罗城当地文史研究者介绍说,就是于成龙用山西的汾酒酿造技艺,改良当地的酿酒方法,结合那里野外的野葡萄资源,生产的一种酒。

史料上还记载了在罗城的另外一段诗酒生活,于成龙爱喝酒,尤其到了晚上忙碌了一天就会乘这个时间段喝上两盅。晚上饮酒时,不用下酒菜,连筷子也不用。拿出一本唐诗,一边念,一边喝。有时不念诗,自己拿纸笔写诗,边写边喝。有时候,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命运、故乡、亲人、朋友,忍不住悲从中来,就一边哭一边喝,喝到嘴里的,不知道是酒还是泪。这里引一首《粤西九日》,是于公任职罗城时于重阳节写的:

冷落荒城又一秋,每逢佳节转添愁。

黄茅嶂远今犹古,白发风凄叹复羞。

菊瘦懒看空泪落,雁回遥望暮云收。

闭门却厌登高去,醉里心魂到故丘。

再到往后于公任职四川合州,据传他喝了我们吕梁汾阳特产汾酒,那也是一身正气,断然拒绝了重庆府知府的不合理摊派。初到合州,郡守按旧例下帖,让合州送鱼。于成龙很不以为然,说:“民脂膏竭矣,无怜而问者,顾反乃乐鱼,且安所得鱼乎?”他不但不送鱼,反而书陈合州荒芜困苦状况。知府知于公清正,不仅不要鱼,而且依他所请,免掉了相关摊派。

于成龙不仅仅是一个好的地方官,他还是“靠酒”抓强盗和审理案件的高手。康熙8年(公元1669年),于成龙调任湖广黄州府(今湖北黄州市)同知(知府的副手),驻扎在叫歧亭的地方。歧亭多“盗”,严重影响了地方治安和居民正常生活,多任地方官都没有办法。于成龙上任之后,还没开衙办公呢,就扮作乞丐,混入盗贼巢穴,与他们举杯痛饮,很快打成了一片。回到衙门后,派人把盗贼头子找来。盗贼头子一见他,瞠目结舌,赶忙伏地请罪。此外,于成龙与潜伏在衙门担任捕快的盗匪保护伞汤卷斗酒的传奇至今在黄冈(原湖北黄州)地区盛传。捕役汤卷嗜酒如命,行动诡秘,于成龙招其至座前笑着说:“本府别于他好,只是贪杯无量,可惜无酒友对酌。闻尔酒量甚大,何不结为酒友,同饮共醉!”汤卷受宠若惊,欣然从命。酒过三巡后汤卷心花怒放。于惩龙乘着酒兴说:“本府深知精明强干,心诚厚实,系捕盗能手,望尔竭力协助本府,日后定当提携。”汤卷连连称诺。起初汤卷心怀戒备,饮酒不肯过量,后见于成龙坦然贪酒,渐渐消除了戒备,每次赵饮都酩酊大醉。一日,于成龙乘醉问汤卷盗事,汤卷推说竭力捕盗,但未捕得一名。汤卷离开府衙后,走到一家酒店。于成龙微服尾随,跟到酒店,正好听见汤卷与一伙来路不明的人炫耀自己如何被于二府赐酒赐食,并说于二府天天捕盗,尚不知盗名在他囊中。第二天,于成龙又与汤卷饮酒,汤卷大醉,竟然说出某夜强奸某女,某日抢劫某人,并说出许多盗贼平日次抢淫杀等事。于成龙听后说:“本府知尔囊中有盗者名册,可否呈本府一阅?”汤卷矢口否认。于成龙命衙役搜身,果然见到歧亭盗犯名册。于公以酒治盗的消息一传出去,其他强盗只好逃得远远的,不敢在歧亭逗留游荡,短短几个月,歧亭的强盗就绝迹了。他处理案件的时候,铁面无私,秉公善断,排解过许多地方上发生的重大疑案悬案,即便是即将处死的恶盗,上路前仍要赐其清酒,老百姓称他为“于青天”。

在湖北,史料上还记载了巡抚张朝珍评价于成龙的一段话,原话是:“人谓我不当用醉汉,今竟何如?”说的是于成龙因武昌造桥失职被朝廷免官,人生际遇和思乡情愫交集,难免每日以酒消愁,彼时,三藩之乱风起云涌,天地滚雷阵阵,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黄州麻城县发现“伪札”,知县即以“通贼”罪名大肆滥捕,搞得人人自危。接受了“副将伪礼”的该县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乘机联络东山一带山寨发动暴乱。于成龙在当地很有影响,革职的酗酒的他被巡抚点名出来收拾局面,遭到总督和巡抚衙门一些官员的质疑:“就是每天喝的醉醺醺的那个免职老汉?他能行?”在许多官员质疑的眼光中,于成龙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随后,他又冒生命危险只身进入首先发难的刘君孚山寨中说服刘及300枪手(猎户)。10天之内,一场动乱顺利平息,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单骑招抚”的故事。八月,于成龙被复职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其时,潜入的奸细乘黄州府空虚,联络当地豪绅纷纷起事,“高山大潮,烽火相望”,声势与范围大大超过前次。面对险恶的形势,于成龙清醒地认识到黄州府的重要性,他力排众议,制订了决不放弃黄州、组织乡勇相机主动进剿的策略。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在东山黄土坳一带,与数量上占优势的暴乱分子展开激战。在他的指挥下,尤其是他身先士卒,危急关头置生死于度外,使战斗获得全胜,当场擒获暴乱首领何士荣,后又乘胜平定了其余叛乱。二十余天内又取得平乱的胜利,于是,巡抚张朝珍便十分赞许地说出来那段盛赞于成龙的话,他的所作所为也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

在黄州,于成龙还留下了一首与酒相关题为《赤壁怀古》的律诗,表达了他以酒怀古的悠悠情思,全文为:

赤壁临江渚,黄泥锁暮云。

至今传二赋,不复说三分。

名士惟诸葛,英雄独使君。

今朝怀古地,把酒对斜曛。

在黄州,据记载于成龙与酒的交集还出现在当地的《宋贤祠碑引》中:“岁时伏腊,豆鸡壶酒,奠饮于季常先生墓侧。”岁时是指一年四季,伏腊是指伏日和腊日。此处意思是说四季时节更换之时,于成龙带领当地士子祭祀季常先生。

之后,于成龙升任湖广下江陆道道员再迁福建按察使,仍然留下了与酒相伴的不朽人生诗篇,由我国戏剧泰斗、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先生主演的《廉吏于成龙》,就是讲述的于公为重审被冤枉的百姓,与康亲王为民斗酒的佳话。当时,清廷为了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了“海禁”政策,沿海渔民为了生计,出海捕鱼,稍有不慎,往往会加以“通海”罪名,投入大狱,受株连遭冤枉者也不乏其人。于成龙到任后不久,仔细阅览旧日案宗,认真剖析“通海通贼”两案对福建百姓带来的严重后果,不禁忧心忡忡。战事繁多,频频征兵,征役繁重,渔民不得操业,田园荒芜,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令人发指的“通海通贼”冤假错案,使上万平民锒铛入狱,判秋后问斩的也有数千之众。牢狱一时间人满为患,百姓叫苦不迭。

重审“通海通贼”两案,于成龙深知非同小可,得罪前任臬台有量刑过重、草菅人命之嫌自不必说,必须得到驻节福州的康亲王杰书支持。于是,到了康王官邸,递上手本,康王也是嗜酒之人,以酒与于公周旋,最终于公斗酒获胜,被批准复查案件,既没让真凶真犯逃脱法网,也不让无辜百姓含冤负屈,传说释放无辜百姓达1000多人。

于成龙特简直隶巡抚时,康熙皇帝在北京,亦早知廉吏所嗜惟有薄酒。当雄县陛见时,特赐御用乳酒,以表君臣之情。后于公总督两江,政务繁剧,昼夜操劳,竟无暇夜饮,为一生戒酒之时,不久即仙逝矣。

把酒临风

怀念清官于成龙

斯人已逝,但他与酒,特别是他的“清端”和汾酒的“清正”交相辉映而造就的“北溟老酒”“清端酒”,成为廉吏故里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北溟酒业公司总经理杨斌斌先生说,于成龙每日饮酒,常不用酒菜,不用筷子,或以唐宋诗文为佐,或酒后挥笔狂书,自称“北溟酒徒”。《于清端公政书》中云:“半鸭于公过夜钱,五厘酒价何处拈?”就是表现的于公之清廉。于成龙故乡之北溟酒、清端酒,清纯绵厚,回味悠长,古法工艺,流传至今,一直为人喜爱,被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定为接待专用酒。而方山县于成龙廉政文化园负责人、于成龙文化研究专家高林清先生则称,打开历史的画卷,早在两汉时期,大武就是西出陕甘宁、北上内蒙古、东达京津冀、南到鄂豫皖的交通要道,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是古代商贸的重要驿站。据明嘉靖26年(公元1547年)《观音楼记》碑载:州治大武镇,北通岚乐,西连临州,南接离石,达于吉隰。此地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经行大武”闻名于晋西北。高林清说,在于成龙清端公生活的明清时期,大武商业贸易达到鼎盛,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街灯火,昼夜辉煌,流传有“驼铃阵阵响、客商日夜忙”的诗句。特殊的地理位置催生了繁荣的商业,特别是酿酒业驰名天下。

大武景荣源酿酒坊自唐朝贞观元年立灶开锅,所酿酒品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曾多次改革酿酒方法,历久愈发显示出独特的风味。据考证,明末清初时期该酒坊由于成龙家族接管,更名为“同和涌”酒坊,近日,笔者在于成龙廉政文化园采风时,见到了一块古老的牌匾,听高林清先生讲解说,“涌”为古代酒坊范称,意为“同和”的酒坊,类如“同仁堂”的药铺,此匾额于家后人于演怀捐赠,存于文化园展览馆,匾漆以真金,是当时于家酒坊的金字招牌。到了1929年,“同和涌”酿酒坊演变为“万兴号”合资酒坊,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路军一二O师贺龙所部接管景荣源酿酒坊,美酒佳酿用于慰劳抗日将士。1953年该酒坊移交榆次地区,改称山西省地方国营大武酒厂,此即“北溟老酒”“清端酒”的历史渊源。杨斌斌先生讲,现在文化园主推的两种酒“北溟老酒”“清端酒”延续了于家酒坊“同和涌”的品质,北溟是于公的字,出于纪念他,清端则意为清廉正直,而历史上唯一被誉为“古今廉吏第一”。

“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逝后被康熙皇帝追谥为“清端”,意思是说于公位列清廉的首端。“北溟老酒”“清端酒”秉承景荣源千年文化和技术的沉淀,和汾酒一脉相承,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代表,酒冠名为“清端酒”,既有纪念于公之意,更寓意它是清香型白酒里口感最好、品质位于首端的好酒。

现居京都的学者陈冰先生曾在他的作品《北溟有于,于公有酒》中这样写到:“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读懂于成龙,就读懂了北溟酒,读懂于公的思想,就读懂了北溟酒的品格与精神,读懂于成龙的哲理与艺术,也就读懂了北溟酒里沧桑岁月陈酿里独特的人生气质。”

今天,各位读者朋友在位于廉吏出生生活地来堡村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园,亦可把酒临风,品尝园区推荐的“北溟老酒”“清端酒”,或公式望中国道教发源地北武当山,或远眺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骨脊山”(史载“大禹治水始于此”),品酒论道,你不由就会产生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因为,这杯酒里,融进了廉吏第一于公和于氏家族数百年来传承的不论是做酒还是做人的“一清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