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村容村貌靓了 特色产业旺了 村民生活富了

“警察书记”来扶贫 父老乡亲都说行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2018年10月26日 15:48:55 编辑:

提及警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大威武、铁骨铮铮,守护着人民的安全。就连兴县固贤乡田家会村的他大大(dá)和二大也觉得,警察就应该是专管抓坏人的。

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组的李浩被组织委派到田家会村担任第一书记。进村头一天,村头向阳地里围坐的群众见着了他不屑一顾:“这是来了个凑数的”,“当警察不去抓坏人,咋还管上脱贫了!到底行不行?”

村头群众上下打量着这位年轻的“警察书记”,议论纷纷:“太年轻了,这不是糊弄我们吗?县里头咋就不安排个成熟点的人呢?”

质疑不断,不被信任的目光,这一道“闭门羹”让李浩吃得有点委屈。

(一)

可是,人已经来了。

一旁热心的村民向李浩介绍着村里的相关情况,将这一尴尬的局面瞬间打破。当听到:村里还有40多户100多人的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580元时,李浩愣住了。“这个平均数还不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那一刻,李浩暗暗下了决心:不能再让群众的生活过得“委屈”了。

“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先了解村情民意,在熟悉环境的情况下静下心来好好规划一下村里的发展。”进村第一天,李浩没有忙着收拾自己的东西,而是走进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以及每一家每一户的情况。

田家会村位于兴县县城西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9.1公里,距兴县城区45公里,全村共112户384人,常住人口52户124人,耕地面积约1960亩,党员13人。村民收入以种植玉米、谷子、马铃薯、黄豆、黄芥和养殖猪、羊、鸡为主。受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易涝易旱,达不到增产增收的保障,村人均纯收入低得吓人。

再看看每家每户的情形,基本一个样:房子破旧好长时间没有收拾了,锅里、瓦瓮里的粮食也差不多。脱贫的难题清晰地摆在李浩面前:

脱贫的难题,如何破解?

(二)

先吃准政策,再靶向施策。

李浩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任务,按照精准扶贫和“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要求,始终坚持工作、吃住在村,与乡镇领导和田家会村“两委”干部一起,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入户走访宣传扶贫政策入手,抓班子、带队伍、统一思想、宣讲政策,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首先要向贫困群众讲清楚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这是最要紧的事情。”走访中,李浩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贫困户一起分析致贫原因、提出脱贫措施,认真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地方上的扶贫政策无一遗落地落实到贫困户中。

“李书记,常来家坐坐”,“李书记,明天上我家吃豆面抿尖(一种面食)”。慢慢地,群众开始觉得,这位年轻的警察书记想干事,能干事,陌生与隔阂,质疑与不被信任在一次次的谈心与接触中逐渐被化解。

(三)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建强基层党组织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在李浩眼中,田家会村要抓好脱贫攻坚、走上富裕之路,建强支部是核心,建优“两委”班子是基础,凝聚民心是关键。

上任一年多来,为解决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等问题,李浩专门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研究、培养党员。截至目前,共为田家会村培养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会议通过2名正式党员。

“补血”更得“造血”。李浩先后组织村“两委”成员召开组织生活会和集中学习会10余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种养殖技术等。通过“老带新、新帮老”, 田家会村“两委”成员中,老同志思想认识很快转变,新同志很快熟悉情况,在李浩的团结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了脱贫攻坚的“前线战斗连”,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堡垒筑好了,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也高涨了。

村“两委”的党员干部也行动起来了,走村串户宣讲政策,经过认真摸底排查,村里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每户补助14000元,现已全部改造完成。

通过落实“雨露计划”政策,村内一户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领到了教育补助5000元。村“两委”的干部还在李浩的组织下,动员村内18周岁至52周岁有劳动能力和有外出就业意向的劳动者,参加在市里、县里组织的护理护工培训。

(四)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驻村期间,李浩自觉摆正了与村“两委”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了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同时,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切实提高帮扶工作的精准度。

李浩重新翻阅了现有贫困户的资料,认真分析其致贫原因和脱贫成效,严格选贫程序,努力做到贫困户识别准确无误,制定了针对各户的脱贫计划和脱贫规划。同时,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田家会村“十三五”扶贫工作规划、2017年扶贫工作计划和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成效、2018年扶贫工作计划。

田家会村有24人确定为低保户,李浩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对村内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的4名老年人实行五保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

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规划,同时结合本村气候条件,李浩积极发动村内45户贫困户及已脱贫户种植黄芥225亩,每亩补助200元,总计补助45000元。按照“贫困户+银行+实施企业+政府”的金融扶贫模式,鼓励村内12户贫困户贷款,实施企业担保,贷款期限3年,坚持“谁使用、谁还款”的原则,企业使用资金,到期企业还款,贫困户享受财政贴息政策,企业每年给贷款贫困户3000元的收益。

李浩还动员村民缴纳医疗保险,与全村贫困户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同时组织村民开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大活动,全面清理了村内、村外、房前屋后、大街小巷、村庄周边垃圾、杂草、秸秆和粪肥,确保了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一年的时间不长,李浩觉得给村民做的事情比起村民离真正脱贫的距离还很远;一年的时间不短,但是一刹那间的信任和期盼让李浩觉得自己要做的还有许多。一年的时间,不变的是李浩每天行走在村里的身影,改变的却是自己在群众心中的口碑。

“这位‘警察书记’好样的”,深秋的落日来的有些早,他大大、二大手背了起来起身回家,哼着小曲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