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往事

相亲起源于明代汾州庆成王

□ 吕世宏

2018年10月30日 10:24:22 编辑:

众所知之,古代男女定婚是不许见面的,只有入洞房后才能掀开盖头见面,没有男女面谈相亲一说。《红楼梦》贾宝玉就是对包办婚姻不满而出家的,这种包办婚姻一直沿袭到清末,孙中山、鲁迅等都曾经有过包办婚姻。包办婚姻明代也如此,明洪武二年(1369)令:“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

根据光绪《汾阳县志》记载“相亲”婚俗起源于明代汾州庆成王,民间效仿遂成民俗。清代汾州曹树谷《前明汾州藩邸事考》记载:“庆成王立金字下马牌于府门,有司垂首听命,至其鱼肉善良,尤不可殚述。与军民为婚,六礼不备,身至女家检阅,以妍媸为弃取,名曰相亲,邑人遂沿为恶俗,至今未改”。由于庆成王仗势欺人,强行上女方家“相亲”,相亲成为汾州特有的恶俗,曹树谷哀叹“邑人遂沿为恶俗,至今未改”。清初汾州式相亲依旧为世人不齿,被笑话为恶俗。从文献来看,“相亲”二字也是庆成王的发明,大约从相面引申而来。民国以来,废除封建礼教,“相亲”由汾州恶俗演变成为先进文化,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的恋爱形式。而今,随着自找对象的普及,相亲似乎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明代万历时期刊印的《金瓶梅》小说,完完整整记叙了西门庆娶孟玉楼相亲的故事,“西门庆相亲”已经与现代意义上的相亲一致,小说家对西门大官人上门看孟玉楼相亲有细致的描写,这大概是我国男女见面相亲的最早描写。更为有意思的是,小说家有意将孟玉楼的小叔子起名为杨宗保,我们知道杨宗保是山西杨家将的著名人物,杨宗保的出现显然也是暗示相亲故事背景在山西。

藩王上门相亲“六礼不备”。六礼是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汾州庆成王族人“六礼不备”就是说没有经过六礼过程,就上门看人家的闺女,不好看就不谈了,十分可恶。

除了相亲,《金瓶梅》里的强拆门在汾阳县志中也可以找到类似记载。

《金瓶梅》四十八回西门庆来到情人王六儿家看见隔壁月台,西门庆吩咐王六儿:“你对他说,若不与我即便拆了,如何教他遮住了这边风水?不然我教地方吩咐他”。这王六儿与韩道国说:“邻舍家,怎好与他说的?”韩道国道:“咱不如瞒着老爹,庙上买几根本植来,咱这边也搭起个月台来。上面晒酱,下边不拘做马坊,做个东净,也是好处”。老婆道:“呸!贼没算计的!此时搭月台,买些砖瓦来盖上两间厦子,都不好?”“地方”就是地保吧,西门庆的意思是说,让王六儿通知邻居拆了月台,如果不拆就要强拆了。月台指房子前望月的台子。

这段对话反应了西门庆要强拆邻居家的月台,理由是遮挡了王六儿家的风水。现实生活中同样的故事留在《汾阳金石类编》中,明末汾州朱之俊记载,汾阳南门外有宋代善昭禅师舍利塔,汾州庆成王认为塔居虎位,对庆成王府风水不利,于是命人截去一半,导致海洪塔塌毁,明亡清兴藩王府废方才恢复古塔。这与《金瓶梅》里的强拆故事几乎相同。

刘瑞祥收集到的汾州民间故事《相亲》,也间接反映了相亲起源于汾州藩王的历史。汾阳民间故事《相亲》传说:相亲的发明者是汾州永和王府内的一位奉国将军,算是永和王的曾孙。有人给奉国将军提亲刘家小姐,这位奉国将军借故去到刘小姐家,想办法见到了刘小姐,看看长得美不美,再做结论。人问他去刘小姐家干什么去了,他答复说“相亲”,于是这位藩王曾孙的做法逐渐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