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头条

“柿”业是奋斗出来的

——看孝义四硕士是如何带领农民心想“柿“成的

2018年11月18日 08:59:19 编辑:

□ 本报记者 李雅萍

岁岁年年柿柿红。初冬时节,因着“胜溪农夫·孝义市首届柿子文化节”机缘走进该市兑镇镇产树原村这个“柿外桃园”:冬阳正好,金黄的柿果或挂在枝头、或吊在晾晒棚、或亮相于农户房顶院落,硬得坚实,软得透亮,轻咬一口,香甜四溢……柿子一如往年喜获丰收。不同的是,因为四个年轻硕士的加入,“柿贱伤农”故事再没重复。取而代之的是“喜柿多多”:柿子被硕士生成立的合作社高价回收了、冷库建起来了、晾晒棚搭起来了、柿子文化节引来大批游客、柿子油条和柿子窝头火起来了,就连农户家中红薯、大豆等其它农产品也被城里的游客上门“顺走了”……

昨天:“柿贱伤农“故事重复上演了很多年

要说孝义有什么特产,很多人几乎异口同声:“煤、铝”。其实,孝义市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兑镇的柿子、梧桐的山药、尉屯的大蒜等都是非常有名的。特别是兑镇的柿子,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长达1500多年的栽植历史、3000多亩的栽植面积久负盛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既然这么有名,为什么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呢?说到这个问题,兑镇柿农一把辛酸泪:早些年没人“重柿”,再加上柿子是时令鲜果,不宜久存,而且交通、经济条件受限,柿子几乎年年收而不丰,当地群众守着“金果果”过着穷日子。兑镇是个资源重镇,改革开放后,煤焦产业发展日益红火,当地壮劳力纷纷扔下手中的镰刀、锄头,挤进了下煤窑、进焦化厂的打工大军。退役军人纽红辉就是其中一员。“当时不打工没活法,一家五口人,指望那一树树柿子根本养不活。每年柿子成熟了,也就拣能够得着的地方摘一些,够自己吃就行。高处的柿子就不摘了,摘下来也不好保存,即便能及时卖掉,一斤也就二三毛钱,去年也才卖到五六毛钱,卖不得几个钱,还不够花得功夫气力。”

也正因为此,兑镇甜软的“牛心柿子”多年来并没有打出名声,反而由于柿农无心打理,导致杂草重生、品种得不到改良,柿子越来越小。而且每到柿子成熟的季节,山乡就会呈现这样一种状况:一树树“黄灯笼”无人问津,直至大雪覆盖、打落在地……

今天:四硕士合作社助农民“心想柿成”

说到兑镇柿子的今天,不得不提四个年轻的硕士和他们创立的合作社。王华虎:兑镇人,35岁,太原理工大硕士,合作社理事长。冯庆辉,太原理工大硕士,合作社总经理。任志辉,中北大学硕士,合作社副总经理。武世靖,中北大学硕士,合作社监事。四硕士是高中同班同学。2017年9月5日,他们经过慎重考虑后,投入2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山西省首个柿子专业合作社——孝义市胜溪惠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合作社理事长王华虎早年上学得到过政府和村民的帮助,上大学期间,他就在省城创办电商企业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后创办健康科技企业,如今已小有成就。“从上中学离开家之后,每次回家,透过车窗看着灰蒙蒙的天、脚下黑黑的土地,我总在思考:煤总有挖完的一天,家乡发展什么产业才是可持续的?”王华虎说。直到前年,当他再次回家看到无人问津挂在枝头的柿子,想到陕西富平可以把柿子做成上亿的产业,而家乡的柿子品质堪称一流,乡亲们却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生活。“我总在想如何回报家乡、回报乡民,带领他们发展产业不就是最好的回报吗?”想到就做。王华虎当即找到自己高中时三位志同道合且目前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经验的同学,四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发展家乡的“柿业”。他们随即深入陕西、山东等地学习、考察,在当地政府及帮扶单位——孝义市人武部的支持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加工设备。

任建平是产树原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柿农。“我的柿树只有不到3亩,每年能产3000斤左右,在村里算少的。去年摘下来收拾干净,一斤才卖5毛钱。今年合作社统一采摘,每斤1.2元收购,收入直接翻了两番多。”“去年9月成立合作社,当年收购柿子10多万斤,产值达100余万元,帮助60余户柿农户均增收3000多元。今年我们又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生产车间、5个晾晒大棚、冷库,又吸收了贫困户、退役军人等30余人入股,提供了180个就业岗位,取得了全省第一个柿饼生产许可证。今年收购柿子52万斤,产值估计将突破500万元。”王华虎告诉记者。

68岁的李继贵是兑镇新民村村民,和柿子打了一辈子交道,“老也老了,柿子值钱了,我也值钱了。我现在在合作社当技术员,除了柿子收成,现在每个月还能领到4500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

“我们都沾了合作社的光,柿子能卖个好价钱,还能进厂打工赚钱,像我这样的妇女一天也有70元收入,入了股的还有分红。而且从去年开始,合作社宣传引来大批游客,我们的红薯、土豆、白菜、大豆都被城里人上门抢光了。”村民李兰兰操作着削皮机,笑得合不拢嘴。

明天:“甜蜜柿业”发扬光大

“孝义是全国百强县,我们就是要站在百强县的高度,集中打造乡村振兴的吕梁样本、山西样本乃至全国样本。未来10年,我们致力于发扬光大孝义的‘甜蜜柿业’,将实现1万人就业、10万人受益、产值达10亿元。”合作社理事长王华虎说,陕西富平柿子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他们对家乡兑镇的柿子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从去年秋天孝胜溪惠民生态农业合作社成立,短短一年时间,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32亩,先后收购柿子60多万斤,产值从100多万突破500万元,先后带动产树原村3户贫困户入股脱贫,带动15名退伍军人、闲散劳力实现就业,带动265户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

“发展农业产业,最主要的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样的产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去年合作社成立后,我利用自己成熟的电商经营网络,坚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推动,线上线下营销同步进行。我们合作社纸盒包装的柿饼一公斤现在售价是128元,礼盒包装的198元,瓷罐包装的不到一公斤要卖到488元。”售价这么高,销路好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华虎笑得很轻松:“酒香当然不怕巷子深。咱的产品品质好,没吃过的想尝鲜,吃过的就忘不了。高端产品主要销往北上广深和江浙沪一带,供不应求。”

说到下一步计划,王华虎告诉记者,明年他们将继续投入资金3000至50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投入,建设标准化现代车间,逐步流转村民土地,实现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柿子浑身都是宝。今年我们主要走了粗加工路线,做了柿饼。明年我们将依托我现有的大健康产业,全方位开发柿子的养生功效,品相好的柿子做柿饼,品相差的做柿子饮料,秋后的新叶加工柿叶茶,柿子皮研磨成粉加工面食,柿子蒂做药材。我们还准备依托‘柿业’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春天看花、夏天赏景、秋天摘果、冬天品尝美食。我们要让孝义‘柿业’在自己手里发扬光大,让孝义柿子系列产品销往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王华虎的身上,有成功商人的沉稳,也有年轻人的气魄。

离开产树原村时,夕阳西下,满眼黄澄澄的“金果”、柿农的笑脸和夕阳交相辉映,分外璀璨、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