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日报社主办

  • 欢迎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 吕梁新闻
  • 时事资讯
  • 今日论点
  • 要闻
  • 吕梁图志
  • 吕梁视界
  • 旅游
  • 民俗
  • 人物
  • 往事
  • 文艺
  • 视频
  • 公告公示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金银器,是以贵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饰品等。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别致,精美的纹饰常被赋予吉祥富贵、长寿多子等美好寓意,可满足人们祈福纳祥的心理渴求,是中国人娶亲、满月、贺寿等必不可少的采购之物。传统金银器多是手工打造,虽然工序繁琐,但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深受人们喜爱。本文要介绍的老杨兄弟,就是传统手工金银器制作手艺的传承人。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老杨名叫杨德富,今年53岁,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学习金银器加工,从事金银器制作至今。兄弟二人合伙开了一家名叫“永德盛”的金属工艺品公司,说是公司,其实更像个工作室。老杨负责经营,弟弟德贵负责加工,两人都是省级非遗“交城县金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永德盛金银器(饰)的制作工序,老杨还自己设计筹备了专门的陈列馆,图为陈列馆的外观。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陈列馆内有展品上百件,涵盖有旧式金银器工具、模具、银饰产品等,这些展品都是杨家祖上制银饰使用过,流传下来的。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照片中体型笨重的压片机,是由一台压面机改造而来,由于材料性质相差甚远,使用起来并不十分趁手,已被淘汰。但在当时,却极大地提高了压片效率。天平秤,是难得的精密仪器,上世纪老杨家祖上花费2000元所购,老杨说,这款秤目前山西仅此一款。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风箱,是用来产生风力的设备,用来鼓风,可使炉火旺盛。传统金银器手工制作时,将风箱跟瓮火相连,钳锅置于上,化银铸坯。现代化银则使用上了化银机,方便快捷。最右边的物件是细沙盆,用于银器的抛光。将雕刻好的银饰置于其中,摇晃摩擦,抛出来的银器不仅色泽光亮,而且表面光滑润泽。现代则多用抛光笔或者抛光机。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走进杨氏兄弟自己设计筹备的陈列馆,仿佛走进了一间金银器制作历史“博物馆”。一张张饱含年代感的老照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老物件、仿佛诉说着一段段金银器的发展史,了解这里,便在金银器制作历史中窥得一斑。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照片中,这一系列银碟、银叉、银盘座手工银饰,是用同一张银片打造,工艺精湛,光泽度好。无焊接、无浇筑,薄厚均匀,线条流畅,要做到这些需要匠人高超的技艺。下什么料,那些地方用勾技,那些地方用推技,淬火次数及淬火程度,都在考验着匠人对工艺掌握的熟练程度。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传统手工金银器制作工艺复杂,需经过大小十多道工序。第一步,熔化银水。将银粒放在坩埚,烧到一定温度,银子化成银水。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第二步,浇铸毛坯:将银水倒入铸铁的油槽(即模具)中,制成银毛坯,银毛坯分宽窄两种,细的拉丝用,宽的压片用。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第三步,打叶出条拉丝,根据需要把银毛坯加热,用铁锤在铁砧上打成薄片叫“出叶”,把银毛坯搓成圆柱叫“出条”。把银条用专用工具拉成丝,叫“拉丝”。银片用来做银牌、银锁等。银条用来做银项圈、银手镯等。银细丝用来做银项链、银花饰等。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第四步,下料压片。根据手工打造的器具选择下料的材质,计算所需面积,用压片机压出所需要的厚度,中间需要进行若干次淬火,每淬火一次,银片就变软一次。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计算银饰器物不同部位的布局,以银杯为例,要画好底座、计算好杯高已及口径等。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第五步,起形。用木槌反复敲打,使银片呈现最初轮廓。木槌的好处在于它对银器的损伤小,捶打出来的银器细腻光滑。为了追求效率,大部分工匠使用铁锤,杨德贵坚持使用木槌,该工艺现在只有日本还在保留。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起形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淬火,使银片保持良好的延展性,每淬火一次银片就会变软一次。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第六步锤揲,利用银器的延展性反复敲打勾推,使其定型,在锤揲器物形制或纹样时还需要衬以事先预制好的坚硬底模,使得金银片在锤揲时按底模成型,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模冲”,尤其是对于造型要求准确的纹样,多采用此法。使用勾技属于慢工出细活,掌握这项技能的艺人很少,杨德贵加工的银杯底座就是一锤一锤的勾出来的,锻打捶揲是金银器成型工艺和装饰工艺常用的方法之一。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银杯立体开始呈现。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上胶,把特制的胶填充到银杯中,方便其固化后錾花,黑色的胶是杨德贵自己研制的,其中胶板的研制花了他几年的功夫。方法和配方则属于秘方,不外传。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第七步,錾花。上胶的银杯固定在专用的胶板上,利用錾子把装饰图案錾刻在金属表面,通过敲打使金属表面呈现出各种图案和花纹纹样的工艺称为錾刻(或称錾花)工艺,錾刻工艺大部分是手工操作,錾刻工艺是模具和电子雕刻无法比拟的。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錾刻又可细分为实作和錾作两部分。实作是直接在金、银、铜等金属的素胎上錾,打制成各种形状的花纹、图案、制成工艺品。錾作又称“花活”錾,利用各种工具在工艺品的素胎上錾刻出各种花纹、图案,但不能直接成为工艺品。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杨德贵的徒弟正在錾花。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第八步焊接:按照银器的形状需要,把相关部件焊接起来,装饰上花纹;焊接的工艺流程是将需要焊接的部分,先暂时固定位置,点上焊药,再加热熔化焊药,冷却后达到焊接的目的。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第九步打磨抛光:把成形的容器用抛光笔、抛光机等抛光,使银器表面光滑发亮。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工作室各个制作环节都保持了旧式手工作坊模式,手工制作费时费力,成本相对较高,加之受广州浇筑工艺冲击,除定制产品外,生产多以半手工半机械进行。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工作室内工人在忙碌。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半手工制作需要借助模具,把银片压出基本轮廓,裁掉多余的银片,工艺的一半就算完成了。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压模后的银饰需要进行人工组装,这是指尖的工作,考验匠人的耐心和精细程度。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组装后对银饰进行点焊。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杨德富喜欢收集邮票,他从邮票中寻找灵感,早些年他从卖银戒指开始一步步走到今天,其中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虽然喜欢银饰,但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他每天忙忙碌碌,鲜有时间投入金银器制作当中。记者 刘亮亮 摄

  • 走进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2018-12-12 作者:刘亮亮 摄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老杨在院子设立了成品展柜,批发售卖自己的产品,杨家成品展柜也不乏购买之人。对传承人,杨家兄弟有着不同的期许。杨德富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做大做强银器事业,他的儿子大学选择了珠宝相关专业,目前在南方珠宝行业打工,他的儿媳也从事这一行业。杨德贵概念中的传承就是技艺,他一方面觉得手艺人太苦,得耐得住寂寞还得不断专研,不希望孩子跟他一样,一方面他又觉得,这个营生还不错,养家糊口没问题,也少了外面的风吹雨打。记者 刘亮亮 摄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晋ICP备09007963号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14091024 晋公网安备14110002000103
联系电话:0358-8227878转8060 监督电话 :0358-8222248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八一街29号  邮编:033000  联系邮箱:llrbxww@163.com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58-8222248 举报邮箱:llrbxww@163.com
copyright © 2008-2018  吕梁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