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贫困家庭贴心人 脱贫致富领头人

□ 肖继旺

2019年01月28日 08:43:58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

两年多来,武卫珍扎根农村第一线,始终忠诚于自己的岗位职责,无悔奉献自己的青春,努力发挥好第一书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稳定“脱贫摘帽”和与全国同步小康目标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无愧于百姓心中——

1月26日,笔者走进方山县大武镇杨家会村浙江奶油草莓园采摘草莓时,该村第一书记武卫珍正在和村“两委”主干、扶贫工作队队长商讨村里产业发展的事。见老熟人进来,他们不好意思地停下了攀谈的话题,邀笔者去村委坐坐,笔者提议一起继续在大棚聊聊。

当天是农历腊月廿一,星期六,本应在家要么陪陪家人,要么整理家务,要么置办年货的武卫珍却放弃了节假日,结合方山县刚刚召开的县委十届五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谋划起了杨家会村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武卫珍是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一部员额检察官,2016年11月担任方山县大武镇杨家会村驻村第一书记。

深入群众,做贫困家庭的贴心人

杨家会村由杨家会和燕沟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587户1742人(杨家会525户1569人,燕沟62户173人),60岁以上老年人217人,该村属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有贫困户248户857人,经过动态调整,截至2016年仍有贫困户216户755人。

作为下派第一书记,武卫珍深感责任重大。来到杨家会村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串门”。他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走东家、串西家,与农民促膝交谈,了解杨家会村村情村况。

武卫珍虚心请教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党员,掌握村情民意,加班加点扎实学习与农村干部息息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党员管理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驾驭工作的能力。

实地走访,把党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

“杨家会村的困难,就是我工作的方向!”这句话是武卫珍在深入走访贫困户时常说的一句话。从到岗第一天起,他就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深入每一户贫困户家中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为制定帮扶措施打好基础。

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研,武卫珍结合杨家会村的实际情况,逐户研究制定了帮扶方案。确定了贫困人口结对帮扶责任人,并建立完善了结对帮扶档案。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扶贫工作中,武卫珍针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采取“一对一”的引导方式,进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尽早脱贫致富;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讲解,张贴惠民政策等方式宣传扶贫政策、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惠农政策,确保惠民政策人人知晓,人人受益;通过主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会议,进一步阐明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贫困户识别标准,对原有贫困户进行重新审查识别,通过会议投票表决,调整出列174户608人,符合贫困户认定标准新增贫困户17户22人,并进行公示公告,实现全程留痕。

因地制宜兴产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第一书记来了,村子变化可真大,环境卫生又干净又整洁,柏油马路又平又顺畅,太阳能路灯又明又亮,村里大棚蔬菜有了,几代人做梦都想治理的卧龙沟荒山荒沟也开工治理出来了,还建起了光伏发电站,咱老百姓的好生活可真是要来了……”

在杨家会村开展扶贫工作中,武卫珍反复思考的是如何让老百姓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经过实地调研,他规划新建蔬菜大棚50个,不断壮大杨家会蔬菜基地建设,走绿色生态农业路子;规划与天兆猪业集团合作,新建全自动化养猪场,一期规模为育肥猪1000头,走“企业+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道路,目前投资40余万元的项目土地整理工程已完工;利用日照充足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23户个户屋顶式建起了光伏发电站,每户年可增收3000元;发挥杨家会村属吕梁新区规划范围的地理坐标优势,将从根本上改变杨家会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杨家会村从依靠传统种植业致富转变为依靠从事服务业增收,拉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彻底改变杨家会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与此同时,武卫珍还对贫困户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救助。积极组织引导贫困户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帮助全村共150余人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拓展职业介绍,提高贫困户收入,目前全村在加油站、饭店、企业等地打工的有100余人,生态护林员3人,工资每人每年8500元,保洁员6人,工资每人每年1千元;联合企业进行资金帮扶,向霍州煤电集团、鼎盛陶瓷土矿等企业争取帮扶资金10万余元,用于村级集体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引导村民选准致富产业和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确保增产增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