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要闻

上了年纪的人还是乐意去戏场看戏,而年轻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会选择手机,因为手机里有他们的舞台,更有不一样的年味——

传统说唱迎新春,线上线下同精彩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2019年02月15日 10:21:27 编辑:

正月初六,晌午饭过后,离石区吴城镇上四皓村的广播响起来了:“男女老少,吃过饭后来戏场看弹唱,马上就要开演了,赶紧提上凳子往戏场走吧!”

广播过去约摸有半个小时,二胡、板胡、笛子试音声隐隐约约传了开来。回娘家的王翻清一边帮母亲收拾碗筷,一边催着母亲说,“你赶紧去戏场占座吧,我来收拾。”“不用占,没人去看,昨天弹唱快完了,戏场也就去了十来个人。”

娘俩在灶头前收拾着,其他人躺在床上,坐在沙发上玩着手机。王翻清打量了一下看快手的女儿递过去一句话,跟上外婆去戏场看弹唱吧。女儿瞥了她一眼:“要去你去吧,手机上的文艺活动也精彩。”

在离石,春节期间最流行的文艺活动算得上是“离石弹唱”。大年一过,从正月初二开始,逢庙会、社火活动弹唱必不可少。这不,上四皓村正月初七就请来了弹唱文艺工作者来村里表演。

“以往春节,村里在过了正月十五以后才弹唱了,有时候也会唱戏。”“今年虽然早,但还是没有人前来欣赏。”王翻清的母亲八十多岁了,看了一辈子弹唱,村里每次组织弹唱,观众中自然少不了她。

那天的戏场,一共来了五个观众。而台上两边摆弄乐器的加演员一起一共七个人。“第二天是初七,大多数人要上班了,回村里的年轻人都赶到城里了,自然来看弹唱的人就少了。”王翻清补充说。

无独有偶。近日,一名微信名叫“独善其身”的市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张照片。台上是某晋剧团正在上演上党梆子《打金枝》,台下却只有七八个人。其中几个还是一起嬉笑打闹的娃娃。“大白天唱戏,台下看戏的人还没有台上唱戏的人多。台上的演员裹着厚厚的戏服在卖力地唱,台下的观众却不见几个。”这位市民在朋友圈的评论区留下了这么一段话。

无论是晋剧,还是离石弹唱,都曾经是农村群众最受欢迎的文艺活动,而现在为什么却没人愿意欣赏了?

“以前的农村,每个村庄每年都有一两次庙会,会请当地的剧团或文艺团队来演出。台上的人唱着古人的善恶忠奸,台下的人看着台上的是是非非。好多传统的文化剧目,往往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离石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郭满怀感慨地说,“以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坐下来就可以现讲一段戏曲故事。他们把看戏当作一次最丰富的娱乐活动,白天唱戏,晚上唱戏,都舍不得落下一场。往往是一个庙会唱三天戏,老人们可以高高兴兴地看上三天的戏。台下看戏的人多,台上演戏的人唱得也卖力,好多剧目那个时代的人们都耳熟能详。”

而戏台下的冷落与手机上的热闹形成了对比。这是一种表象。

家住离石区七里滩村的李三儿做电动车生意,闲下来的时候会独自对着手机投入地哼唱离石弹唱。由于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唱弹唱,他在去年春节前加入了一个离石弹唱的微信群,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对唱几句。在李三儿的带动下,身边不少喜欢唱秧歌的朋友也加入了离石弹唱群。还有一些弹唱爱好者利用快手、抖音等唱响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离石弹唱。

与上四皓村戏场形成明显对比还有李三儿的快手圈。正月里他的快手看离石弹唱的粉丝达到了上千人。

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和其他传统民歌一样,离石弹唱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般在婚丧嫁娶、乡村集会以及一些重要节庆活动时才有,村头街口已难见以往弹唱的情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渗透至每一位群众,近年来,微信、QQ等社交工具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新宠”,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逐渐形成了一股民歌新唱潮流,抖音、快手上唱个遍,再通过微信群随时随地转发。无论是在外打工的朋友,还是在田间地头耕作的农民,空闲时掏出手机就立即可以与从未谋面的人对唱几段现学现编的秧歌,也可以在别人的圈子欣赏“名家”的表演。“现在有不少关于离石弹唱的圈子,里面有比较有名气的演员,新加入的歌友也越来越多,离石弹唱群也日益壮大。”李三儿指着自己又新建的微信群介绍说,“这些群里还有天南海北的喜欢临县秧歌、山西晋剧、离石弹唱的歌友们。”

确实是如此。微信群和一些短视频软件改变了千百年来面对面欣赏地方特色文艺活动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阻隔,将原先的村口、舞台、剧院的“线下”对歌搬到了电脑、手机“线上”,开创了互联网传承民族文化的新模式。

据了解,在我市,不仅仅是临县秧歌,还有离石弹唱、石楼道情、山西梆子等都走上了“线上”,被许多歌友传唱着。许多歌友为了满足对歌需求,手机里往往有好几个微信群。每个微信群也有不同的“群规”,例如要求新人入群必须唱一首自己拿手的曲子才可通关。无论是秧歌、还是弹唱、道情、晋剧,这些微信群的主要宗旨是交流传统民歌、宣传传统文化、传播本地风土人情。因此,一些微信群之间还会不定期举办实地对歌大会或比赛,微信群又将对歌从“线上”转为传统的“线下”模式,使得这些传统民歌从微信里的“千里传音”走向了实实在在的舞台。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吸引了更多的传统民族文化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本土民歌爱好者,也一定程度上为传承本土民歌文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