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吕梁新闻

肉牛产业,如何真正“牛”起来

□ 本报记者 梁 瑜

2019年05月10日 15:38:44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

方山县马坊镇西沟村共有117户、327口人,贫困户74户、188口人,目前全村有牛320头,已经基本达到了人均一头,仅这一项一个人一年就可收入4000元左右。

正如西沟村所显示,肉牛产业作为传统畜牧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市不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然而肉牛产业化建设任重道远,仍然存在良种化程度低,经营粗放分散等问题,导致带动农民增收效果不理想。

产业层次尚属低端

我市山多川少、牧坡草地广阔,畜牧业资源丰富,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然而,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肉牛品种参差不齐,良种化程度低,养殖效益不理想,仍是这一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矛盾。

在方山县马坊镇畜牧区,记者走进养牛户刘来春家。刘来春原来养牛3头,2017年从信用社贷款4万元买了5头牛,去年又下了2个牛犊,在村里算是养牛大户了。

刘来春不无担忧地说:“养牛生意不好做了,饲料贵不说,咱山区的牛普遍肉质也不行,价格上不去。”

为啥肉牛质量差,价格上不去?源于长期以来的传统粗放式经营,制约着肉牛产业的升级上档。在马坊、圪洞等传统产区,老式放牧仍大面积存在,诸多山区养殖户采取的还是肉牛“五月出坡十月归”的自由放牧方式。大批牛群在深山自然采食,饲料良莠不齐。养殖户越冬饲料储备不足,“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还很严重。

龙头企业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肉牛生产周期长、投入大、效益低,特别是规模化肉牛生产,流动资金占用量大、占用期长,因此发展缓慢,数量不多。即使个别企业有心做大,也因养殖融资及贷款困难,延伸链条难上加难,迫使这类龙头企业仅仅保命运营,不能充分发挥带动性。

山西万通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在方山,实施“担保农户贷款、垫付农户牛款、投放农户母牛、回收牛犊逐年还本”的订单模式,初衷是带动农户增收实现双赢,但由于自身流动发展资金有限,再加上融资、贷款困难,目前基地、农户、自身规模推进上进展均较缓慢。

依托现代体制发展肉牛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经营体制,实施重点品种推广,提升肉牛品质,应成为促进肉牛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感悟最深之处。

养殖技术人员介绍,良种良繁、良种良效是畜牧养殖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市黄牛改良有所欠缺,就在于传统放牧为主的生产形式持续存在,导致产品滞后问题严重,肉牛品质未得到大幅提升,造成养殖效果,产业收益均未达到预期。

既然如此,就要鼓励合作化生产,解决分散养殖弊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肉牛养殖业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许多农户从肉牛养殖中未能得到理想效益,出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养牛心态。因此,大力推进以村为单位、以合作社为单位整合养殖资源,把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效联合起来,适度规模发展,打造专业村、专业合作社,提升肉牛经营水平迫在眉睫。

好在,一些有远见的牧区已经在实时地进行改进。“目前,全镇养牛户有1104户,牛存栏总数9000头左右,有6个相当规模的养殖场。在发展养牛中,镇里在抓好能繁母牛自身繁殖基础上,大力推广贷款养牛。”马坊镇镇长薛晋军介绍道。

截至目前,方山县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养牛贷款400万元,方山县信用联社马坊信用社发放养牛贷款748万元,也为全镇肉牛养殖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整合资金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建设势在必行。龙头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基地和农户,基地和农户同大市场接轨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因此,必须大力扶持并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机制模式,不断加强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延伸产业化链条,扩大龙头企业的社会效应,提升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

推动精深加工,打造吕梁牛肉品牌。我市牛肉生产不仅生产不统一,销售和包装方面也有差距,只有进行牛肉深加工,生产不同类别的牛肉产品,按照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才能获得高附加值回报。因此,在规范牛肉生产行为的同时,还应大力扶持牛肉熟制品和高档冷鲜牛肉分割小包装产业,打造我市牛肉产品品牌。

视频推荐更多>>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