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日报社主办

  • 欢迎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 吕梁新闻
  • 时事资讯
  • 今日论点
  • 要闻
  • 吕梁图志
  • 吕梁视界
  • 旅游
  • 民俗
  • 人物
  • 往事
  • 文艺
  • 视频
  • 公告公示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2017年,将要从临县玉坪乡党委副书记位置上退下来的刘学亮没有打算“告老还乡”,而是想着发展一个合适的农产业,让当地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共同增收致富。他用心做过调查,“当下,有机种植很热门,养殖业和种植业开始构建起多方位的循环产业模式,蚯蚓是其中重要一环。 蚯蚓作为一种药材,市场潜力大;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发展前景也不错。”刘学亮笃定这便是商机。 2017年,刘学亮租下了六七亩比较平整的农田地,从安徽购回了1500斤蚯蚓苗,开始蚯蚓养殖。刘学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已经有了效益。蚯蚓苗是按一斤20元购买的,牛粪也是用的当地养牛场的,一吨三四十元,一年下来只算蚯蚓的产值就有十来万。” 生态学中有一个常用词叫“生态链”,刘学亮和刘飞飞伯侄两个就是巧用了这一科学原理,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在临县白文镇秦家坪村老刘的蚯蚓养殖基地,一排排土堆上瞅不见任何农作物,三五个农民拿着木锹和耙子熟练地翻动着,土堆上横着的黑水管,正在喷水。“蚯蚓养殖需要大量牲畜粪便,租来的地大都靠近大型养牛场,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蚯蚓这个物种很奇特,吃进去的是牲畜的臭粪便,拉出来的粪便却有草木香味,不仅不污染环境,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刘学亮抓起粪推边上灰土色的松软泥土,让记者闻了闻,一股泥土的清新气扑鼻而来。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蚯蚓养殖工序简单。十来天,或一个星期加一次粪,为了节省人力,刘学亮花费一万多买了一辆加粪机。蚯蚓喜潮湿,牛粪的湿度必须每天保持在60%到70%左右,刘学亮在地头打了一口井,用水管滴灌,喷洒均匀,省时省力。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最费劲儿的当数取苗了。目前,蚯蚓取苗主要靠人力。蚯蚓怕光,把底层的牛粪翻出来,一会儿功夫,露在外面的蚯蚓苗就会全都往底下钻,如此几次,蚯蚓苗才能取干净。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蚯蚓冬天冬眠,每年的三月到国庆是繁殖高峰期。刘学亮会阶段性地雇一些本地人帮工,最多时能达到二十几人。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刘学亮在展示采集好的蚯蚓。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现在一部分蚯蚓被用作鱼饵拿到省城市场上卖,其他大部分都进了加工车间,做成各种美容、养生产品,一般都是提前预定,很抢手,蚯蚓销售市场做的还可以。”刘学亮说。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最发愁的是,蚯蚓粪卖不出去,绿色养殖或种植,蚯蚓都是很好的有机肥,可当地农民因为不了解,都不愿意用。”刘学亮指着地头像小山一样的蚯蚓粪烦恼地说。”隰县一吨有杂质的蚯蚓粪,要卖到1000块钱,我们纯度高的蚯蚓粪卖400块钱都没人要。“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蚯蚓粪在过筛子。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蚯蚓繁殖能力强,到目前为止,刘学亮的蚯蚓养殖已经发展到四十亩。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白文镇秦家坪是刘学亮蚯蚓养殖的第一基地,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群众也发展起了蚯蚓养殖。画面中规模较大的基地是在他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临县曜头村蚯蚓养殖基地占地30亩,是刘学亮在尝到蚯蚓养殖甜头后规模扩大后的第二基地。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知道刘学亮的蚯蚓养殖成功,其他蚯蚓养殖户来上门取经。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刘学亮夫妇在蚯蚓田劳作,老刘动员全家参与蚯蚓养殖。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目前,刘学亮的蚯蚓养殖基地主要是侄儿刘飞飞在打理。刘飞飞除了是基地的技术人员外,也是管理者,什么时候“添粪”、“补水”,什么时候“收蚯蚓”、“风干粪”,养殖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他基本都会过问。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刘飞飞正在用加粪机为蚯蚓“添粪”,蚯蚓养殖解决了周边养殖户的粪便处理难题。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刘飞飞在查看蚯蚓生长情况。

  • 临县伯侄俩巧用“生态链”串起“致富链”

    2019-07-25 作者:文/冯海砚 蔡晓霞 图 /刘亮亮 编辑:蔡晓霞 来源:吕梁新闻网

    伯侄俩还给基地注册了合作社,名字叫“蚓领天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们的带动下,临县已经有十来户农民养起了蚯蚓。中阳县、文水县、石楼县的一些农户也来基地学习养殖技术。“等我们做成熟后,会带领更多农户一起养蚯蚓。”伯侄俩信心满满地说。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晋ICP备09007963号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14091024 晋公网安备14110002000103
联系电话:0358-8227878转8060 监督电话 :0358-8222248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八一街29号  邮编:033000  联系邮箱:llrbxww@163.com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58-8222248 举报邮箱:llrbxww@163.com
copyright © 2008-2018  吕梁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