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文艺

植入石头的诗性

——李峰诗《石头记》浅评

2019年12月15日 10:56:54 编辑:

□ 赵帅

李峰老师的一首诗作《石头记》晒到朋友圈,有如刚出笼的馍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我迫不及待就有如尝带着这面香的馒头,嚼一口其香绵绵,韵味无穷……

读着他的诗,想着诗歌之乡汾阳众多诗人们的儒雅,专注,忘我;感受着这位能诗能赋的文化人的兰香蕙质,文质彬彬;品味着诗中有我有父亲,有家有国的美好情韵!这就是读诗的幸福,它可以熏染到习诗的人,也可以影响到任何对生活缺乏热度和寡怀的人,当然,你得爱诗,爱读诗,并尝试着去习诗!之于我,有这样一种别样的浅识——

李峰的诗歌其意象撷取生活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纵横诗内外史上下,信手拈来真的很有张力,也通俗易懂,由衷叹服!

好一个“仙风道骨”,随便一块儿什么“或卧或立”的石头,之于诗人便有了感情,这就是灵性吧,诗人的灵性!那“黄河石”是一位黄河儿女,从孕育上下五千年文明摇篮的母亲河——黄河中淘出来的吧。狭小局促的院庭里偶或坐卧,大至广殿圣庙,摩崖刻着的灵璧之石,再撷滔滔大河一泻千里的“黄河石”,沐日月之神辉,浴星辰之霞光,这思维的跳跃,如此蓬勃,大有苏轼“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豪放,“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豪放吧!这石头在空间上的拓展,已经使它具有了丰富的意蕴,深厚的思想启迪。其思维的活泼、跃动和由此及彼的联想足现诗象延展,而何止一块儿石头外形是否美丑的观感,更在于启迪我们“人性的修行”。这样,诗歌《石头记》便有了足够的人生况味了!

诗歌有空间上的拓展,也在时间上追溯,诗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探寻到石头的根脉,在“新石器时代”去挖掘,历史深处的“石头”也是有灵性的。李峰把石头喻做“祖先骨骼的硬度”;由此而比兴,“烫酒壶”中盛着的“王朝”,紧扣石头应题而生的“石磨”,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石磨是时代文明进步和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的标志。

这应包含了诗人对先人不懈奋斗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深思,也是对传统自然经济社会,漫长历史中社会进步不断前进的人的赞美。多少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带着憨实,怀抱执着,推着一个“磨盘”过日子,为己为家也为国。怎能不说这是诗人大写的家国情怀;怎能不说这是诗人对创造文明和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劳动人民的讴歌和颂扬呢?这颂歌这礼赞,并不华丽,也不昂扬,只有实实在在的“咬紧的是牙关,碾出的是日子,一个磨盘就是一个家”。所以,我说这“石头”是有灵性的,诗人的抒怀,也是深情的!

我还感到诗人于诗外生活中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这也是李峰老师能写好诗的重要因素。诗是生活的,生活也是诗,至少他喜欢收藏一些奇形怪状的有诗性的石头,这是诗人在用美的眼睛洞察发现生活的美,生活处处有美,美即灵感,美即为诗!人人各有所好,好文好武好书好画,乃至于养鱼、玩鸟弄石……无处不美,无处不诗!李峰老师在这爱好中因占据不少,这也应是前诗所言,能“善待修行”的一个重要体现吧!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灵性的石头当然成为了他诗中采撷的重要物象,“灵璧如佛”的石头是诗,风骨犹存的石件是诗,当然孕育中华灿烂文明的母亲河中的黄河石更是诗,哪怕是其上脱落的在常人看来是琐屑单调的“砂砾”,在多情善思的诗人笔下也是诗了!他倍加呵护,用男人少有的细腻,爱惜地百般抚摸……醉心读诗的读者已感受到他心中的情,广博的爱。眼前和他一起浮现历史深处或鬓染秋霜、咳咳蹒跚,或精神矍铄、老当益壮,正围着石磨推磨的“父亲”的身影,在“晃动、晃动”……

此时此刻,如果你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我相信所有的读者一定都被感化了。

我再读一遍《石头记》,心案惊拍——

好诗!好诗!

附李峰原诗

石头记

摆在院子里的石头,都有灵石的仙风

道骨

或卧或立,威严中显示着主人的生存

态度

如果是灵璧石,那就是一尊佛。要有

一条黄河石

日月星辰都是蓬勃的气象。善待它就

是在修行

新石器时代的那些物件,有祖先骨骼

的硬度

一个烫酒壶里,可以盛得下一个王朝

推面的石磨,是喝了酒的汉子,转动起来

咬紧的是牙关,碾出的是日子。一个

磨盘就是一个家

几十年前,在河边拾得一块小石,样子

粗糙,形似窝头,置于书柜,取名

“窝子石”

偶与院子里的灵璧石、黄河石对视时,

有沙砾脱落

我把它握在手心抚摸,眼前总晃动着

父亲推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