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文艺

◇三川河随笔

“还行”

2020年04月19日 11:49:42 编辑:

□ 雒晓利

清晨走进机关大院时,遇上一个新闻同行老相识。朋友顺口问我:“到了新单位怎么样啊?”问题不算复杂,但我竟不能脱口而出作答。说好吧,好在哪里,说不好吧,有什么不好,甘苦自知,一言难尽。略微迷瞪了几秒钟,我调侃般地挤出两个字“还行”,接着补充“这是临摹孩子们的说法啊”。

朋友回答说:“我们家的也是,咱和人家问话常常给你两个字‘还行’。”两人不禁感叹:看来我们到了一个流行“还行”的时代。

我之所以熟练地用“还行”作答,因为出门时和女儿对话,得到的回答就是“还行”。女儿肚子疼,爱人用偏方给她治疗,晚上十点我回家时超市专门买了药食同源的红糖,回去后冲好让她喝了几口。今早我特地问她感觉效果怎样了,她说“还行”。当即,我就大有感触地想,青少年一代老是喜欢说“还行”,看来“还行”值得琢磨一番。

与孩子们一路陪伴成长的路上,我得到过无数个“还行”的回答。

这次考试怎么样?还行。到底是好是坏讳莫如深。

和老师同学们相处怎么样?还行。到底行不行不得而知。

自我感觉心情舒畅不舒畅?还行。到底行不行不便追问。

学校伙食怎样?好不好?还行。到底行不行想也没法想。

如此等等。大同小异。

与亲朋好友交流,他们也有明显体验,就是孩子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还行”,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凡是关涉自我的事,“还行”会成为万能答案,“还行”中固然有德胜之时的谦虚,有不好意思的张扬,但占多数成分的是勉为其难的强求、不愿面对的掩饰,当然也有不便交流的抱怨情绪。于是,总而言之,笼而统之,一言以蔽之。让交流一下到了边际,让谈话匆匆谢幕。

听得多了,自然增加了些识断经验,干脆利落的“还行”表示“比较好”,平平淡淡的“还行”约等于“很一般”,勉勉强强的“也还行”大致是“糟糕”。

作为长辈一方,最先意识到的是,怎么能够这样?以“还行”草草回答,包括了不够尊重、不够坦诚、不够亲情等诸多内容,让人失落失望,不免黯然伤神,甚至心生抱怨和不满。

深入细究,流行“还行”,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确引人深思。固然,当今青少年一代生活在了物质极大丰富时代,吃的五花八门、玩的天花乱坠、看得眼花缭乱,但孩子们从出生前就被专职“学生化”了。在胎教中孕育,在零岁方案中出生,婴幼儿时被教书识字。幼儿园争取上名园,小学中学争取上重点,校内上学、校外补课,不管能学不能学、乐学不乐学,以爱的名义千方百计地把五花八门的知识灌输、再灌输,目标大学是争取“G9”“双一流”。家长们关心的,除了学还是学,不说学没说的,孩子们除了面对学很难面对新鲜内容。从学的形式到学的形式,从学的内容到学的内容,单一容易枯燥,重复容易乏味,灌输容易生厌,强制容易苦闷,被定制的高压生活状态中,他们高度认可了一个词“还行”。

如此说来,“还行”在青少年当中大行其道并不偶然,应付敷衍、调侃戏谑仅是其外表,其里则多是重压下的不便言说、不愿多说。久而久之,极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家长与孩子的和谐。

我这样想,假如家长和社会能把青少年一半的“还行”分了说、分着用,孩子们减负了,家长充实了,生活也便增多了和谐。

这样理解“还行”还行吗?或许是,也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