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要闻

在脱贫攻坚中彰显党员本色

2020年07月02日 09:51:39 编辑: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第一书记”,他们有一个同样的称谓:“中国共产党党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奋战在全市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们,时常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他们没有忘记入党宣誓时的铮铮誓言,没有忘记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使命担当,在打好脱贫攻坚战、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扛起责任、心系群众、沉下心、扑下身,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帮助驻村群众脱贫致富。

在党的生日之际,我们集中宣传一批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在农村一线的第一书记。讲述他们密切联系党员群众、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弘扬他们默默付出,在平凡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和真情传递着埋头实干、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的“正能量”。

● 故事人物:团中央派驻石楼县罗村镇泊河村第一书记 连李生

乡村振兴 老将出马

连李生是团中央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团中央派驻石楼县罗村镇泊河村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中,他扑下身子、吃透政策,发挥优势、苦干实干,以超常规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举措,迅速扭转工作局面,让泊河村从一个涣散落后的贫困村,一举高质量整村脱贫,成为石楼县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和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村,他也成为了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的“实干型”好书记。

泊河村是全县最贫困的行政村之一。2018年底,泊河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泊河村在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中,连李生积极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清理各种垃圾堆,建立垃圾回收系统。开展村居小环境整治工作,对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的小环境进行整治,积极推进绿化工程,努力实现村居周边应绿尽绿;持续性做好宣传引导,培育良好生活习惯。针对泊河村通村道路和生活道路的短板,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外来资金。目前通村主干道和桃花者开发片区主干道全面硬化通车,配套的路灯和美化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全面改善村居周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和桥梁设施。修建前泊河通村道路、后泊河环村道路、后泊河生产桥、泊河溪通道等项目。重点抓好“五个一”的建设内容,即全面建设好一条通道、一条河流、一批院子、一批公共设施、一套机制,并启动污水管网和泊河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前期工作,将从根本上改善泊河的村居环境,改变群众的落后生活习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努力为泊河的后续发展积势蓄能。结合桃花者村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全力配合县政府相关部门推进“黄河湾研学基地综合项目”研究论证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正全力配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结合“三变”改革,积极推进“泊河湖水上休闲综合项目”招商引资,已成功吸引一期投资600万元,目前项目已经动工建设。

目前已经围绕“金鸡扶贫计划”“石楼特色面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黄河第一湾上的东征故事”等主题实施直播活动20场,总观看量超过4900万人次,场均观看人数超过245万人次。还积极与阿里巴巴、抖音等一线商业平台对接,着手建立公益扶贫的工作新机制,大力宣传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随着立体式宣传的深入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地方和农产品的知名度,有效地把宣传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

● 故事人物:市供销社派驻临县青凉寺乡青条山村第一书记 方雪峰

驻村帮扶 再绽芳华

2017年6月,方雪峰被所在单位市供销社派驻临县青凉寺乡青条山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年她正好50岁。

这个年纪的女同志大多数早已“退居二线”,选择干点轻松的工作就等着退休。可是方雪峰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毅然响应党的号召,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环境,踏上了脱贫攻坚的前沿战场。

两年多来,她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坚守在青条山,和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她克服重重困难,带领青条山村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尊敬,获得了领导的好评和嘉奖。

“驻村”,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要真正做到就十分艰难了。每次遇到困难,方雪峰总是咬着牙,克服重重困难默默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她说:“干部驻村可以让村‘两委’行动起来,督促他们做好党建工作和村委工作,带领村民凝心聚力谋发展;驻村可以了解村情民意,既能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记好民情日记,又能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心贴心解决百姓诉求。”在入户走访中,方雪峰发现村里的孤寡老人的头发、胡子、又长又脏,于是她自费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利用休息时间,细心为他们刮胡子、理发,使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热心的村民把她刮胡子的图片和视频发到村民微信群,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自己的父母亲被如此用心的照顾,留下了感激的眼泪。年轻人们说她们作为儿女都没有这么对待过自己的父母,她们要向方雪峰学习。

方雪峰喜欢唱歌,有副好嗓子。工作之余,她发挥自己的特长,用歌声来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推进村风文明建设。在她的组织下,村里成立了秧歌队,她带领村民,积极参与文艺活动,利用晚上的时间参与创作《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正能量歌曲。通过组织活动,让部分游手好闲的村民放弃不良习惯,丰富他们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使民风村风向上向善。

方雪峰外出考察,引进并发展了省农业厅培育的纯羊肥种植的“黑金刚土豆”,每斤售价3.5元,亩产800斤左右,目前市场前景很好。今年,方雪峰和村“两委”经过认真商量、反复论证后,计划种植旱地西红柿、香菇和中药材等多元化多种经营项目,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和第一书记“晋美山村”和“小毛驴”品牌效应,把这些纯天然的农副产品推销出去,使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

在她的积极争取下,青条山修建了2.5公里乡村路,180米防河坝;修建了饮水井,更换了潜水泵,接通了联通网线,为7户贫困户安装太阳能路灯,为村民争取医疗救助,免费为村民们进行体检,争取到医疗爱心救助9000多元;成立了扶贫爱心超市……现在,村民们提起方雪峰,无不是竖起了大拇指。

● 故事人物:省水利厅派驻兴县高家村镇高家村第一书记 张达

脱贫攻坚 青春筑梦

张达是省水利厅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是省水利厅派驻到兴县高家村镇高家村驻村的第一书记,同时兼任驻村工作队长。2019年4月驻村开展帮扶工作,高家村的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越来越好,2019年高家村实现整村脱贫。

高家村,三面环山,沿河而建,沟壑纵横,虽然是高家村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原《晋绥日报》《抗战日报》社旧址所在地,却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整村脱贫前贫困发生率26%,是全乡镇贫困户人口最多,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的村子。

驻村之前,高家村百姓家中自来水每2天放一次,每次放水仅1个小时,村中百姓喝水要守着自来水,等着放水,错过了就得去挑水。依托单位优势, 张达对高家村对农村饮水安全进行全面提升,建设2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开挖70米深水井一口,累计铺设1万多米的入户管道,实现家家通上达标自来水,24小时不间断供水,让百姓省心省力又放心。2020年6月高家村也通过智能水表系统建立起了村里的饮水制度,在实现饮水安全的长效化管理上迈出坚实一步。

2019年以前,高家村村内道路多年未修,路面坑洼不平,特别是夜晚没有路灯,一到夜里村子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2019年10月,张达向兴县政府争取资金164万元,为村内重新修建了水泥马路,平展通畅的马路百姓越走越舒服。2020年4月,在省水利厅资助下,为村里建了63盏路灯,夜里的高家村重新焕发生机,百姓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

扶贫先扶志。为了让群众对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有更深入了解, 张达搭建起政策宣讲平台,为高家村争取11万元创办了高家村“农民夜校”。2019年11月组织政策宣讲会,亲自讲解扶贫政策知识,通过爱心超市积分现场奖励的办法激发群众讲政策、懂政策、用政策的内在动力。一年来通过干部带动、奖励带动、制度带动,高家村村风村貌得到很大改观,高家村形象在全县有了更大变化。

作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尽管每次回家探亲都要凌晨4点出发奔波千里之遥,尽管与女朋友两地相隔婚事一再推迟,可每次看到高家村面貌的越来越好, 张达顿感欣慰!

● 故事人物:方山县农业农村局派驻马坊镇红崖湾村第一书记 王建

躬身山乡 年轻有为

在方山县马坊镇红崖湾村贫困户马永珍的散养北京油鸡基地时,王建正在与马永珍商谈鸡场的经营事宜。马永珍说:“别看这后生年轻,但有两把刷子。刚来村里走访时,发现我家的旧房子外面有一片林地。但这林是村里人的,地是村集体的。他就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起了这个散养鸡场。由我们4户贫困户负责鸡的喂养,不到半年,我们就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红崖湾村距县城28公里,三面环山,信息闭塞,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是典型的贫困落后村。2016年,27岁的王建在波兰攻读完植物育种研究生专业后回国,被方山县政府以引进人才的方式分配到该县农委工作。随后被选派到红崖湾村担任第一书记。

王建到村后,了解到村里发展传统种植业的弊端:因无霜期短,高产量的传统种植籽粒玉米很难成熟,秸秆喂牛没有营养,利用价值很低。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建获悉太原市阳曲县三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甜玉米起点高、市场稳定,且公司垫支前期费用,提供种子、肥料,并按保底价每吨玉米棒子900元进行回收。纯绿色的秸秆又是养牛的最佳饲料,符合马坊地区养殖的特点,收入比传统玉米每亩要高出800元左右。通过多次实地考证,王建成功引进了甜玉米回收企业,2018年实现订单种植甜玉米300亩,亩均收入达到1800元。

2017年,王建利用第一书记1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引进北京油鸡生态养殖项目,不仅带动贫困户增收,而且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参与日常饲养的贫困户每年可增收6500元,村集体一年稳定收入3000元。2018年6月28日,红崖湾村北京油鸡生态养殖产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得品牌注册,正式使用“泓崖湾”品牌。

2017年底,红崖湾村率先在全县实现脱贫。昔日落后偏僻的小山村,一跃成为率先脱贫的典型村。但王建并没有满足,他和村“两委”一班人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出了4条发展路径,即:调整产业种植结构,使传统玉米种植向甜玉米种植转变,订单甜玉米种植由2018年的300亩扩大到现在的1500亩;大力发展订单反季节蔬菜产业,订单西葫芦由2018年的150亩扩大到现在的500亩;大力发展养殖产业,使传统养牛向集中饲养转变,实现了分散养殖到人均1头牛的集中养殖;扩大北京油鸡养殖规模,从贫困户参与到覆盖全村散养。

王建说:“能为老百姓干点实事是我的荣幸,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从“海归”到小山村的第一书记,在常人眼里看,王建的选择不明智。但王建却乐在其中,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了村民,带领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赢得了群众信任,得到了社会点赞。

本栏稿件 文/冯海砚

图/肖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