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要闻

“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

——“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系列报道

2020年09月23日 10:27:55 编辑: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刘一波

导读

9月7日至10日,“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采访团走进我市,围绕“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主题,对话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了解代表依法履职情况。其间,采访团深入我市城市、农村、企业、学校、机关,真正体会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吕梁不是一句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代百姓之言,表群众之声!”

此次采风行是我省持续引深“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活动的具体实践,采访团兵分两路对全市45名人大代表进行采访,通过深入代表工作环境,把代表向申纪兰学习,履行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情况,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情况,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推动政府改进工作情况,全面深入、生动鲜活地表达出来。

党红艳 心系法援 传递正义

党红艳的办公桌正对面摆放着一个正义女神雕像,正义女神蒙着双眼,左手持天平,右手执着剑,天平代表着公平,利剑代表制裁,蒙眼布则代表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性和无私,在吕梁群众心中,党红艳就是这样的正义女神。

向记者讲起自己的工作历程、履职情况以及办理过的案件时,党红艳思路清晰、语言犀利、逻辑缜密,身上有一份与生俱来的自信气场。党红艳向记者讲起2013年的一件事。小明与一起打工的5名未成年人因没钱上网,共同实施抢劫,被公安机关抓捕,法院指派时任离石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的党红艳为其辩护。接受指定后,党红艳在查阅全部卷宗材料时发现,小明在作案时刚满14周岁,其他5名被告人都在16—18岁之间。这5名被告人一致供述是小明提议抢劫并对他们分工安排,而小明对于侦查机关讯问是谁提议的回答都是“不知道”。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党红艳顿时感觉蹊跷,于是她以大姐姐的身份与小明多次沟通,核实真实情况,最终小明道出了实情:因为怕把别人说出来将来被“报复”,又怕认罪态度不好处罚更重,所以这样的问题就都回答成“不知道”。法庭上,党红艳声情并茂的辩护,打动了法官和公诉人。最后公诉人认可小明在本案中从犯的地位,法官也采纳了党红艳的辩护意见,从轻判处小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小明从看守所出来后变的特别自闭,得知这一情况和,党红艳专门为他制定了一套心理治疗方案,两个疗程下来,小明变得开朗、阳光。党红艳还帮助他联系技工学校学习汽修,小明学成后,党红艳又将他介绍到朋友开的汽车修理厂工作。由于小明能吃苦、不怕累,依靠自己精湛的维修技术受到老板和客户的认可,如今他已经是修理厂的主力干将,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党红艳深知,法律援助是贫弱者心中的希望。特别是在她从事律师工作后,仍在无偿帮助弱势群体。她办理的一起国家赔偿案件,历时8年,帮当事人拿到了125万元的赔偿款。

除了北京天驰君泰(太原)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的本职工作,党红艳还是市人大代表、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无论哪一种身份,她都注重反映广大群众的法律诉求,从法治视角关注和推进民生。“作为律师,能一直以坚定的信念、专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并帮助更多急需法律帮助的群众实现公平、正义,是件无比幸福的事情。我要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党红艳信心坚定。

崔林有 解千家事 暖万人心

邻里不和、婆媳矛盾等家长里短这点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爱费心思管这个闲事?但市人大代表、离石区马茂庄村调解委员会主任崔林有就爱做“和事佬”。

自从2000年被村民委员会选举担任村级民事调解员以来,崔林有秉着公平、公正、公开、合情、合理、全法的调解原则,共调解纠纷150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协议履行率更是达到了100%。使即将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纠纷中的双方握手言和,无人赡养的老人安度晚年,失足的青年重新做人……成为村民心中最信赖、最认可的“金牌调解员。”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全国优秀人民调解能手”,被山西省司法厅聘请为“山西省人民调解专家库成员”。

家庭纠纷、邻里不和,虽都是些司空见惯的邻里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酿成大事,甚至发展成刑事案件。几年前,马茂庄村居民李某要将自家的院子围墙外扩两米,但此举影响了邻居杨某的正常出入,杨某便纠集30多名社会闲杂人员找李某闹事,把李某家的下水堵塞,并扬言要把李某家的住房铲平,至此矛盾激化。李某马上找到崔林有,他通过调查了解得知,多年来,李某家一直用杨某家的下水管道,且分文未出,这次又把自己家的围墙向外扩修两米,遂导致矛盾出现。经过说合调解,李某愿出资300元补偿杨某家下水管道费用,并把围墙退回原处。这起邻里纠纷的制止,防止了一起群体恶性事件的发生。

2015年崔林有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后,他更是感受到了对人民群众沉甸甸的责任,一切事情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除了本村的村务外,他把眼光放在了全市的民生事业发展大计上。离石区莲花池街道办圪垯上村到交口村路段年久失修,道路狭窄、拥堵、破损和扬尘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崔林有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实地详细走访调查,在吕梁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改扩建及硬化离石区圪垯上村路段的建议》,一经提交,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对该路段进行了改造,目前该路段已全部翻新。在崔林有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先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土地、供暖、道路、自来水等涉及民生问题的建议二十余条,得到了市人大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人大代表和调解员的双重身份,让崔林有到任重道远。别人不敢管、不愿管的麻烦事儿他管。常有人问他,没有任何报酬,何苦呢?图啥呢?他却说,当看到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看到大动干戈的邻里握手言和,他就感到高兴。

这就是一名人民调解员、一名人大代表的社会责任。

王再武 不忘初心 回报乡梓

他,是山西汾阳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也是一名人大代表。他积极履职于汾阳市太和桥街道北关社区,从社区主任到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一肩挑”,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既然我是人大代表,我就要为家乡、为人民做点有贡献的事情。”多年来,他的行动也一直践行着这一朴实的诺言。

早在2016年,王再武召集10多家大清香兄弟企业,在山西太原成立大清香复兴合作组织。也正是在那场会议上,“清香命运共同体”开始成为了一众清香企业的共同话题,开始走出华北,进入中原,走进华南,奔赴西北,走向西南,在全国各地点燃了大清香复兴的话题。今年,王再武再次跳出清香做清香的定式思维,以开放的心态集南酱北清群英共谋大事,彰显了汾阳王的魄力和胸怀,也为清香型白酒的复兴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子。

“我们将‘汾阳王’郭子仪作为商标注册,矢志不渝打造这一品牌,使之从集体企业小酒厂发展为现在拥有白酒生产、玻璃瓶加工、文化旅游集为一体的酒业集团公司,其中离不开的法宝就是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王再武注重从体制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入手,实现了企业的转型跨越与可持续发展。他破除原先集体企业的束缚,大胆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建立起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实现了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与市场拓展有序推进。

汾阳王酒业在壮大酒产业的同时,不断地延伸产业链条,发掘上游产业。汾阳市鸿盛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是汾阳王酒业旗下以生产玻璃瓶为主的企业,目前公司职工500人左右,年生产玻璃瓶7000万只,年创产值1.5亿元,为汾酒集团、汾阳王酒业等吕梁白酒骨干企业生产加工酒瓶,成为汾阳市最先转型成功的企业之一。

作为汾阳市的一名人大代表,王再武时刻牢记“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他致富思源,以一腔热血致力于所履职的北关社区的乡村振兴事业。

近年来,他每年投入到北关村的各项资金都在上千万元,在他的努力下,北关村民的各项福利、社保等全部得到保障。在北关村镇建设方面,他提出了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建议,现已完成北关社区十五万平方米的棚户区一期工程改造,新建了锦辰苑小区,已有200多户入住;之后,又建设社区集中供暖、煤改电、天然气等民生改善工程,使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武殿生 牢记使命 强村富民

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语言、满腔的热忱,这是记者对孝义市下堡镇下卫村党支部书记武殿生的第一感觉,他一直致力于把孝义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用无声的行动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履行着人大代表的担当和使命。

“让百姓增添新收入,我有两把‘金剪刀’!”说到这里,武殿生颇为自豪地向记者卖了个关子,继续听下去才了解到,他所指的“金剪刀”原来是修剪刀和嫁接刀。

老一辈人经常说“果树管理讲的是‘三分种七分管’,要是只种不管没效益。”所以虽然核桃树的栽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如果管护不到位,可能造成产出较低甚至大面积死亡,因此修剪、嫁接、管护核桃树的工作就应运而生。

武殿生深知乡村振兴,必须先让乡村人才振兴起来的道理,于是在2009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就把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贫困户发动起来,组织培训学习修、接技术,但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较差,学习起来很是费力,只能慢慢进行,今天一点儿明天教一点儿,反复教授,十遍、二十遍、直到所有人学会为止。通过武殿生的不懈努力,修剪队伍从开始本村的8个人扩展到了周围十几个村的300多人参与,其专业化程度得到了孝义核桃产业界的认可,成员的收入也随之不断增加,72岁的老书记武士瑞是最早参与培训的一员,他笑着对记者说:“原来种地辛苦一年才能挣三五千,如今光凭借修剪核桃树就能收入三万元。”

2012年,正值孝义实施核桃富民战略,上级党委、政府要求每个村成立一支核桃管护队伍。武殿生和老书记一起去了晋中市太谷县,请来一位农民师傅,用半个月时间给大家讲授核桃树从幼树到丰产期树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大家收获很大,村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之后,又组织筹建了保丰核桃树管护技术专业合作社,依靠合作社力量,陆续又请有关专家、技术员累计开展200多天的核桃管护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紧接着又开始核桃树嫁接试验。这次培训,使得下卫村形成了人人学手艺、户户有技艺的良好氛围。“现在学会了修剪、嫁接树,出去嫁接修剪每年能另外增加点收入。就像去年,我和我老婆出去嫁接树,两人收入就2万多,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社员武学飞兴奋的说。

如今下卫底村的村民,在武殿生的带领下,慢慢从什么都不懂发展成为了农业技术能手,组建起了一支专业的核桃修接队伍,真正地用“金剪刀”创造出了依靠自己就能获得的新财富。

本版图片由张娟娟 刘一波 高小明 张林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