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要闻

临县:构建大交通格局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文/图 刘生锋 高天宝

2020年09月25日 10:26:15 编辑:

金秋十月,绚丽多彩的临州大地,一条条新修的乡村公路犹如飞舞的彩带,环绕在金色的田野上,崎岖的山路,已成为条条通衢大道;一座座桥梁好似绚丽的彩虹,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卷,既给山区人民生活带来方便,也见证着临县的发展变迁;一辆辆南来北往的车辆,满载着临县人的欢声笑语,满载着人们致富的梦想,奔驰在蛛网般的黄土高坡公路上。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柏油路、水泥路犹如一条条飘逸的彩练,从主干道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延伸到城乡的各个角落,纵横交错,四通八达。29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仿佛一幅巨大的黄色画布,骤然平添了无数纵横交错的黑色、白色的柏油路、水泥路,组成黄土高原上壮观的风景。条条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我们不再为出行犯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无论是交通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工具的变化,都正在并将继续为改变城乡面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巨大作用。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翻开临县交通画卷,毋庸置疑,“十三五”期间这一章节,是全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高、面貌变化最大、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临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大小山头一千多个,一公里以上的沟道3200多条,五公里以上的沟道有100多条。由于自然条件的局限,造成了交通闭塞、运输不畅、群众生活贫困。

民国《临县志》载:“县境万山罗列,舟车不通”。到1940年底,才修通县城至离石界43公里简易公路和县城至白文镇35公里牛马车简易公路。由于公路不通人们很少走出外面,只能在本乡范围活动,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在羊肠小道上穿行,运输方式主要是人背、肩挑,极少量的是毛驴、骡马、骆驼驮运,碛口码头靠水运。到1946年,临县只有马车3辆,铁足牛拉车8辆,年运货运量仅20多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临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先后在1956年、1958年、1965年、1970年四次掀起了全民总动员义务修公路的热潮。在上级的重视和鼓励下,临县先后在孙家圪楞、三交至曲峪、安业至阳泉、临县至兔坂,后长乐等地掀起了义务修桥修路的热潮。截至1978年底,全县简易公路已达到244公里,公路建设有了长远的发展。全县有载货汽车189辆,轿客车5辆,县运输公司首次开通了县城到克虎、丛罗峪、碛口、白文等地班车和县外运输。胶皮大车也增加到265辆。年运货量达到50万吨,客运量万人次。交通运输有了发展,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不少人开始走出大山,见识世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若要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的动员号召。1981年10月国家交通部在山西长治市召开了全国公路建设现场会,推广晋东南地区依靠群众,依靠地方义务修路的经验。在会议精神的推动下,1981年至1984年临县掀起了一场群众义务修路的高潮。临克公路(临县至克虎)65公里,联合国援助建设,三交至曲峪、城庄至程家塔、碛口至索达干等5条干线全部上马修建。1992年,吕梁地区又召开了义务修路动员大会,临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首,县交通局为主的义务修路总指挥部,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迈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工程设计要求:能高级不低级、能取直不拐弯、能打洞不爬山、能架桥不过滩、过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真正做到修一里成一里。1992年,黄河大桥开工修建。1994年,县委发出大搞公路建设的号召,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领全县人民在湫水河上掀起了修大桥的热潮,先后有麻峪大桥、卜家岩、曜头、万安里、上西坡、安业、黄白塔、松峪等地修建湫河大桥,当年修建成等级公路729公里,其中油路74公里。公路、铁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运输业的繁荣昌盛。从1955年临县有第一部汽车到1959年发展到6辆汽车,1978年发展到179辆。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全县大客车有250多辆、小轿车、面包车55000多辆、大货车1850多辆,群众上地都开着三轮车,出门都骑摩托车,再无人背肩挑的现象。胶轮车、马拉车、烂解放都已经进了陈列馆。

资源特产藏深山,出门走路难上难。临县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临县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首先必须改写交通历史。否则,实施大项目建设,全县公路运营能力根本不能满足大发展需求。基于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举全县之力让交通率先发展、实现公路四通八达、构建大交通格局的抉择,坚持以交通引领发展、投资拉动经济、项目引活资金为交通建设发展导向,牢牢把握“大交通带来大区位、大产业、大开放、大旅游,助推大扶贫”发展理念,紧抓发展机遇,实施交通建设大会战。在中央、省、市的关怀支持下,如今,三条铁路两条高速,贯穿临县东西南北。临县交通四通八达,上太佳高速2小时可达省城太原,1小时通达吕梁市区,距离吕梁机场仅有40分钟车程。境内有5个高速出口,白文火车站已开通,出行十分便捷,形成多元化大交通格局,助力城乡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465公里,实现了乡镇通油路、631个行政村水泥(油)路和街巷硬化全覆盖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县仅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就达1205公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助推器”,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脱贫奔小康的“幸福路。”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十三五”,临县走出封闭大山的步伐铿锵有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81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94.35公里/百平方公里。23个乡镇全通油路,631个行政村实现村通水泥(油)路和街巷硬化“全覆盖”。仅2018年,全县累计投资3.6亿元实施了60村271公里贫困村道路建设。更令临县人没有想到的是,如今途经县境建成晋中南出海通道、太兴铁路、太中银吕临支线三条铁路和太佳、西纵两条高速。目前,临县已是交通枢纽要冲,形成铁路、高速、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立体化、网络化、的大交通格局,成为连通中东部与大西北的重要通道,助推经济社会实现全新发展。

大交通大发展,这是临县人现在的共识。在大交通格局的带动下,临县不仅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而且带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吕梁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部引黄工程以及陕京三线、榆济线、临保线等一批输气管道落地临县,大路网、大水网、大电网、大气网形成了新的区位优势。吕临能化千万吨矿井、千万吨洗煤厂、京能吕临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厂等一批现代化能源项目的实施,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

大交通大发展。修一条公路,造福一方百姓,拉动一方发展。“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自我加压,感恩奋进,攻坚克难,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篇章,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县累计脱贫205636人,退出贫困村447个(退出率100%)。2月27日,省政府发文批准退出,临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的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路通百业兴。经历了几十年沧桑巨变的临县交通,正以飞速前进的态势快速发展,成为助推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基础保障,助力临县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