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方山革命思想的萌芽

□ 肖继旺

2021年03月18日 18:16:30 编辑: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之下,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现实,给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启示,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17年至1921年,中共早期革命家、从方山县大武镇走出的张叔平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与王振翼、贺凯为同班同学。在高君宇(早期中国共产党员)、王振翼、贺昌等的影响下,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到启发走上革命道路。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5月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义愤,中国人民积蓄已久的反帝爱国情绪如火山般爆发出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爆发。

五四运动的消息很快传入山西,山西大学学生会联合在太原的法政专门、商业专门、工业专门、农业专门、医学专门、第一师范、女师、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明原中学、阳兴中学等校学生四千多人,组成“山西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表示要与北京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采取一致行动。张叔平当时就读于山西省立第一中学,他积极参与组织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散发传单,演说于街头巷尾。协助中阳人雷梦麟将原来的天津大公报太原分馆改组为觉民派报社,除代销本省各报及《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等京、津、沪、汉、香港及新加坡等地报刊外,还销售《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宣传马列主义。

1921年张叔平在省立一中毕业,投考北京大学未果,却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

1922年初,他利用返乡的机会,约同好友任定国、杨惠年,在离石城集资创办“觉民书社”,书社经销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书籍和报刊,也有一些介绍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的书刊,在闭塞的吕梁山城产生了较大影响。

1923年,张叔平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4年被派回山西,组建太原党支部,并担任书记。次年2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促进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张叔平偕高君宇多次前往协和医院看望孙中山先生。不久,孙中山、高君宇相继在北平去世,张叔平前往吊唁,并代表中共太原党组织赠送花圈,嗣后又于3月24日在太原文庙主持召开追悼大会。此举击退了以苗培成、韩克温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势力的挑衅活动,为维护山西的国共合作做出了贡献。

之后,张叔平领导了太原大中学生“反房税斗争”的罢课示威。5月18日,与王瀛、傅懋恭(彭真)等率学生捣毁省议会,并举行游行示威,迫使阎锡山取消“房屋估价补契办法”,中共太原党支部领导的第一次群众性反阎斗争取得胜利。组建“太原市民沪案后援会”(即山西雪耻会),声援上海反帝爱国运动。并创办《铁血周报》,亲任主笔;亲临汾阳组建“汾阳沪案后援会”“学生联合会”“商界联合总会”及“工人联合会”等。

由于全国革命高潮的出现,因工作需要,张叔平于1925年底遵照中共北方区委指示,离开山西前往上海,先后担任上海杨树浦区区委书记、组织部部长。1927年1月,在参加上海总工会召开武装起义准备工作会议时,会场被当局搜索,张叔平跳窗而出,右腿摔伤。2月20日,亲率沪东两万工人,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3月21日,任“码头工会”委员长兼浦东区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随即组建“浦东区市民委员会”,指挥浦东区工人,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被选为区委候补委员和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4月12日,调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工人部部长,并主持省委工作。7月初,因叛徒出卖,同妻子妻妹一起被捕,在狱中张叔平仍组织难友与敌人坚持斗争。1928年1月20日,张叔平被押赴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张叔平的牺牲给家乡人民带来巨大的悲愤,同时,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深震撼了家乡人民的心,革命的种子悄悄地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许多方山优秀儿女开始走上探索和践行共产主义思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