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较快,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繁荣市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受自身资源、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对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改善经济结构,提高我市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意识不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认识不到技术进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思维仍停留在生产——销售模式上。二是资金支持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缺乏开发新产品所需资金。某些产品,即使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也因资金问题而无法批量生产。此外,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长、风险大,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由此带来创新的动力不足、顾虑较大。三是研发能力薄弱。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科技人员、高级技术比例也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长期在低价竞争中维持生存,无力引进高技术产品和创新人才。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从根本上加强全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要引导企业家树立二次创业观念,把开展科技创新作为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企业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让技术人员学会如何把技术变成企业的知识产权,引导他们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树立科技兴企理念。要加大宣传力度,对科技创新典型,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广为宣传,着力营造创新氛围。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奖创新典型企业,以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技术开发创新等,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将基金投入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挂钩;积极帮助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支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对经济较落后县市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健全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用,完善相关职能,使之成为具备公共研发、技术交易、科技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和技术项目孵化等各项功能的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体系建设工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对利用大学科技资源,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深层次服务的,有关部门应在专项资金中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的宣传,树立典型,带动企业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产学研合作,提升整体的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水平。同时,大力支持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开展检索、查询、创新成果交易、产学研合作等活动提供设备、仪器、场地、咨询、认证和技术指导等专业性服务,帮助企业利用社会服务有效整合创新资源、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创新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