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是农信社经营的基础。面对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农信社必须转变经营理念,牢固确立业务经营以个人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依托网点、网络“两网”优势,形象优势,特色优势,打造服务品牌,将个人优质客户这个群体紧紧抓在手上,靠优质服务不断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体,筑牢做实经营之基。
一、当前客户维护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当前,普遍存在着机制僵化,活力不足,服务淡化,“吃大锅饭”的问题,客户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客户基本上以自然增长为主,主动营销不够,缺乏与客户的有机紧密联系,导致客户维护质量不高,客户基础不牢。
(二)客户信息碎片化,缺乏统一采集管理。目前,在存量客户维护上,平台建设滞后,缺乏统一数据库,基本上是顺其自然,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缺乏对有效客户科学的采集和分析手段,靠习惯做法坐等客户,满足于现状,新客户发掘和开发力度不够。
(三)人力保障支持不够,队伍文化业务素质不高。尽管人员众多,但结构老化,素质不优,进取意识不强,主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的劲头不足,业务知识更新慢,操作不熟练,不能为客户提供最佳理财方案,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工作效率低下。
(四)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客户维护、客户营销缺乏统一的管理考核,注重任务数字多,对客户开设账户、资金流量等基本数据关注少,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做客户就是做业务这个准则,因此,客户拓展、挖掘、营销目标任务不明确,措施不得力。
二、解决的具体对策措施
(一)思想先行,强化培训。一是要加强对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的培训,从理念、愿景、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提高对客户维护、营销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客户来实现其更多价值需求。从2016年以来,我们围绕客户维护工作,进行了多次全员培训,初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应成为常态化,每年至少培训两次。二是优化流程。要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不断打破以产品为主线的部门壁垒,改善部门间信息割裂的局面,制定“一揽子”客户营销维护计划,实行全员全部全程“三全”营销,使业务营销成为经营习惯,实现业务经营从粗放式向精细化方向的转型。三是领导带头,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如:联社班子成员、部门、网点负责人要当好VIP客户、中高端客户的客户经理,对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
(二)搭建平台,完善维护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推行数据库管理。对客户的分类实行“纵向分层,横向分群”。纵向分层:即1万元以下的客户为潜力客户;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客户为有效客户;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客户为中端客户;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客户为高端客户;30万元以上的客户为VIP客户。横向分群即:企业主及私营业主、老年客户群、商贸结算户、女性客户群、公薪阶层客户群、农户种养户。针对每一个客户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筛选,选出适销对路的目标客户,确定营销策略,为客户制定量身裁衣的产品。二是完善考核激励体系。依托考核系统这个平台,从现有业务操作中,准确统计到全部目标客户数据,按客户分层,落在营销人员头上,实现对各营销人员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按劳取酬,有效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客户分类管理机制。要按照“二八”原则,在业务经营实践中,有效识别目标客户群,区别对待不同客户,实行分类管理,推出VIP客户优先特色服务,中高端客户享受到对应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三)深耕农村,巩固基础客户。农村是农信社的主阵地,农业是农信社的主依托,农民是农信社的主伙伴。一是深耕农区,依托农信社网点覆盖优势,长期合作感情优势,客户积累沉淀优势,做实做细农区这篇大文章。二是实行网格化营销,模式化带动。落实县联社班子成员、信用社负责人、客户经理包片联户责任制,实行分层营销,将营销成果纳入任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三是进一步做好柜面服务,充分发挥大堂经理联系客户“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客户进入网点时,除大堂经理起好应有的导引作用外,对中高端客户,特别是VIP客户,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要主动担当好导购员的角色,这既是对优质客户的尊重,更是留住客户,增进感情,提高客户粘性的有效手段,切不可借口工作忙推三阻四,以免冷落了客户,造成负面影响。
(四)拓展城区,培育潜力客户。一是要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县城四网点要开展扫社区、扫园区、扫商区、扫街道等营销方式,把潜力客户变成现实客户,把客户需求转化为发展商机。二是打造县城精品网点,将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设施向精品网点倾斜,实行资源科学配置,网点形象重塑,服务模式创优,提高网点的综合竞争力。三是畅通客户诉求渠道,设立举报电话,征求客户意见箱,主动接受客户监督,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和处理业务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联络维系与客户的感情,求得客户的理解支持,靠政策、情感、服务来赢得客户。
(作者系交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