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让山区的孩子们喜欢艺术欣赏艺术

——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汤琼

□ 本报记者 王洋

第一次见到汤琼教授,高高的个子,一身黑色休闲衣服,说话和蔼可亲。“从飞机上看吕梁一座座山上、沟壑间绿色尽收眼底,以前只是听人说吕梁环境不好,煤矿多,现在我亲眼看到这样的绿色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我才知道吕梁已不是以前的那个吕梁,现在的吕梁焕然一新。”汤琼微笑着谈起了对吕梁的印象。

汤琼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音协马思聪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曾参与创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并任系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教育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多项教育部及学院重大科研项目,曾荣获“沈心工音乐奖学金”,文化部授予第三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应邀到香港浸会大学讲学,出访德国、奥地利、日本、匈牙利、美国、法国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参加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为什么会选择音乐教育来讲课,因为我觉得现在音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为什么还没有解决?所以我想有些问题可以提出来,与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一起探讨,也许能够带给他们一些思考。因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如果能做好,可以给他们打开一扇窗,给他们多一些阳光,所以我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说起要讲的音乐教育课程时,汤琼这样说道。

怎样提升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育的理解?汤琼对记者说:“我觉得首先是观念,我们现在已经是老师了,只是一味地提高我们的唱歌,我们是为了什么?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想清楚音乐教育是为了什么,中小学音乐课是为了什么,其实就是为了能让孩子未来能够喜欢上艺术,让他们有能力去欣赏艺术,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通过这样的讲课培训方式来引导教师和学生,去启发他们,给他们指明方向。另外我觉得吕梁这个地区我们能不能就地取材,我们当地的民间艺术语言可能对他们更近,也许能够纳入学校的音乐课堂,换一种新的方式、方法以及一些观念,我们就能够有更多的办法来去做好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