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乡村振兴要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 张克胜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战略集中体现了习总书记的三农思想,是新时代三农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的再提升、发展策略和实施路径的再拓展、提振三农发展动能的再升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高阳镇党委和政府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整合政策资源、加快农业转型、做好涉农服务、强化乡村治理,按照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坚持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一、牵住“牛鼻子”,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最终要求是激活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高阳作为全市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大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牵住农业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党的十九大后,通过规划、调研、论证,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多样化和品质化的趋势,我们坚持用绿色发展标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位,谋划争取项目、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品种结构、优化生产布局,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建设。依托山西和瑞食品有限公司5000吨黄酒项目和山西羊羔酒厂酒曲项目,本着“减玉米、增高粱”的调整思路,推动5000亩高粱种植,实现农业产供销紧密衔接,提升了农业经营价值链。坚持“林豆间作、林粮间作”,稳定林下种植大豆、苦荞、谷子、红薯、土豆,小杂粮种植面积突破万亩。主动对接山西中医研究院,在贤者村打造五百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形成多元化经济格局。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提升全省最大的“一果”核桃深加工项目,坚持产学研一体,着力培育新产品和新业态,开发出风味脱衣核桃仁、精制冷榨核桃油、核桃多肽营养粉等11种产品,有效地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产品已进入京津冀等国内大市场。

二、突破“空壳子”,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实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各级农村基层组织,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基层组织没有实体经济,缺乏经营项目,不少村集体是“挂牌子”的“光屁股”村,缺乏为民办事的能力,导致出现村集体“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尴尬局面。在实施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大方向。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我们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功能,加强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项目、资金统筹,推行“整镇抱团、全域摘帽”的市场运作模式,村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实施资源入股发展生态旅游、土地股份合作发展高效农业、抱团异地发展物流经济等“富村十条”,提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仁义村土地平坦,地处城郊,由于外出打工很多,导致土地管理不善,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市先行先试农户承包经营权出让改革,按照集体引领带动的模式,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全村1010亩土地全部流转向集体,统一芦笋种植、统一机械耕作、统一农资服务、统一收益分配,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产出效益,农村集体收益从过去的2万元提升到40万元。为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政府根据各村资源禀赋不同的情况,分门别类,引导和帮扶薄弱村发挥自身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努力实现有生命力的新业态发展。政府整合扶贫、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资金,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制度,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凭自身努力增加集体收入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助其发展壮大。目前,全镇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实现“全域摘帽”的目标。

三、留住“乡土味”,持续提升农村生态宜居质量,注重乡村振兴的地域特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宜居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高阳不仅有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山、水、林、湖点缀全境;而且历史文化遗迹丰富,村村有故事,荣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们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沉淀的“孝之源”“义之源”的文化底蕴,努力探索乡村旅游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反复论证,全面实施“五村连片、十里画卷”建设项目。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生产结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奠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形象、一村一主题”的要求,我们根据差异化的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小垣村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有古寨、古堡、古地道、古窑洞,保留有孝义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张益故居以及六十年代初的人民食堂,定位为“古色古香,民俗文化”主题村;大垣村拥有农时节气石刻、农耕器具等主题小景,定位为“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主题村;善吉村集农业种植、特色养殖、绿色食品为一体,定位为“观光农业、绿色人生”主题村;白壁关是千年古战场,是尉迟恭“大义降唐”之地,定位为“历史名关、义贯华夏”主题村。在打造全域旅游景点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发展乡村旅游,既不是城市公园建设,也不是花园小区式的建设,要注意村庄的自然肌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状态,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努力做到不砍树、不拆房、不填塘、不挖山,处处体现自然,院院体现风情。

四、突出“驱动器”,坚持城乡要素良性互动,提升乡村振兴的快速推进

振兴乡村需要城乡资源和要素的良性互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否定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的发展仍然是我们处理好三农问题的一条主要路径。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以乡村振兴为基础,二者应该是双轮驱动,并行不悖的。高阳镇有17个行政村,大部分村庄都属于自然状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混为一体,实施乡村振兴,就是要充分发挥乡村的功能,与城镇化建设接轨,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建设。总结近年来小城镇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高阳的城镇建设要在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上下工夫,按照“城乡一体、产城一体”的指导思想,以产业园区向城镇功能区转变,一方面重点发展旅游农业、休闲观光等生活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进行农业区、养殖区和生活区、商业区的规划,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多功能的城乡统筹发展综合体,使乡村振兴与城镇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政府要担当起绿色发展的引领责任,围绕“山、水、林、城”生态绿色项目,聚焦“田园风光”和“绿色城镇”建设,做优做强绿色农业,形成绿色城镇建设全产业链,把高阳打造成为生态最好、风景最美、文化最浓、人气最旺的城市“绿心”。

五、“三治”为统领,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培育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九大不仅确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且提出了实施战略保障的“三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任务。按照“三治”的要求,德治是基础和引领。为此,我们发挥文化安民的作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坚持电影放映工程,支持群众创办自乐班,村村建立文化广场,优化了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发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掘农村“中庸之道”和“仁义礼智信”等优秀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努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目前,全镇村村都有贴着照片和事迹的“乡贤墙”,引导乡贤和党员干部在乡村建设方面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村村都有阅读园地、科普农民教材可供农民借阅;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茶余饭后,农村“广场舞”火热开场,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按照“三治”的要求,法制是保障。根据当前一些农村法制氛围缺失,特别是村干部以“讲人情”为主要工作方式,习惯以伦理常情裁定农村矛盾纠纷的状况,我们着力强化乡村法治建设,建立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文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形成大调解格局。目前,高阳村村有“法制墙”,村村有“和事佬协会”,让村民在有序参与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按章理事和依法办事。按照“三治”的要求,创新乡村治理,目标在自治,根本在民主,让村民当家作主是乡村治理的本质与归宿。群众是否参与是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村规民约是农村自治民主化、管理法制化的有力推手,在政府推动下,各村根据经济水平、文化伦理、风俗传统制定了符合本区域管理需求的村规民约。特别是针对目前农村民主议事运行不畅,决策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严格实行“五议两公开”机制,注重维护好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作者系孝义市高阳镇人民政府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