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任昱 阮兴时 刘小宇
8月18日至20日,吕梁的天气一改往日的酷热,丝丝微风给人们带来凉爽,与天气一起让人爽快的,还有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的揭牌成立,以及第二届“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的隆准举行、圆满结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月18日至20日,7位院士和众多专家教授、企业代表等400余人齐聚吕梁,共商吕梁大数据产业发展大计,共谋吕梁产业转型发展大局。在本次推介会上,共有26个项目签约,签约额29.33亿元,“云”上吕梁再启新征程。
抢抓新兴机遇,高点起步
大数据离吕梁有多远?几年前,我们不得而知,而今天,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大数据就在我们身边。吕梁如何走下“煤山”,踏上“云端”?
“大数据孕育着颠覆式的发展机遇,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的新焦点。”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在第二届“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上说。在探索和发展中,市委、市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发展大数据产业,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对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实现后发赶超的‘突破口’,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举措,持续用力、强力推进,‘数谷吕梁’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相比去年,站在第二届大数据推介会讲台上的李正印目光更加坚定,笑容更加自信,讲话更加掷地有声,对于“数谷吕梁”,这一天如同过年,有喜悦,有激动,有回顾,也有展望。提起过去一年“数谷吕梁”的成长,李正印如数家珍。目标已经明确,步伐必须坚定,对于吕梁来说,大力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聚集应用型企业、培育大数据产业生态,才是更好的选择。为此,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十几个政策文件。近期又制定出台了多条大数据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目前吕梁的大数据产业已初步构建起 ‘一区三园’产业发展体系、‘一委三院’人才支撑体系、‘一业多星’企业发展态势、‘一网多用’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实施‘互联网+’,启动了扶贫、公安、社保、教育、医疗、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核心业态、应用业态、关联业态蓬勃发展,全市民生、政务、企业、文化等各业态均正在迈向大数据‘云端’。”
“吕梁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挖煤’向‘挖数据’的历史性转变正在加速推进,全市上下学大数据、用大数据、抓大数据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李正印高兴地说。
新机遇,新挑战,我市正在瞄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把握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抢抓大数据产业新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久久为功的坚韧劲,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数谷吕梁”,力争掌握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吕梁转型新动能,开创吕梁发展新局面。
培育产业生态,多点发力
“习惯了挖煤挣钱的路径,如何推开发展大数据的大门?这是对我们吕梁干部群众思路和出路的大考验。尤其是吕梁从2014年到2016年经济下滑,增长速度不是很乐观,为了与华为合作,争取多方投入,包括政府、社会资本,才有了11个亿的投入,很不容易。我们抓转型发展,就得破釜沉舟,就得靠真金白银。”推介会期间,市委常委、副市长郭震威一语道出了“大数据”发展道路的不易,更道出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从无中生有到枝繁叶茂,从艰难起步到朋友圈不断壮大,吕梁市多点发力,积极精心培育大数据产业生态,闯出发展创新路,为三晋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样本。
“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华为吕梁大数据中心完全建成以后,年产值预计在5亿元。”8月1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瑞凯在华为吕梁大数据中心揭牌时说,“是吕梁的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和政府部门的积极对接促成了双方的携手合作。” 据了解,华为山西大数据中心将成为山西省云计算产业支撑中心、高端智能制造中心、现代服务业支撑中心、大数据处理中心和省内信息消费中心。
据了解,稳居全国无车承运人企业前三位的快成物流科技股份公司已决定将总部由北京迁回吕梁,依托平台技术和数据优势,建设吕梁大宗商品智慧物流、吕梁市大宗商品大数据中心;韦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一体化、自助式数字会议服务云平台研发、服务供应商,也即将把总部设在吕梁;浙江元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发河长云的公司,在开发建设吕梁市河长云平台的同时,在我市注册了全资子公司。此外,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联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星微集团也正在与有关单位洽谈,有望短时间内落地吕梁。
目前,全市已经建设了公安、国土、人社、卫计、扶贫等信息化系统,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稳步推进,市政府网站群项目、离石区政务云项目、离石区纪检委桌面云、区医疗“一站式”结算系统、吕梁市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吕梁市煤矿事故风险分析平台、煤炭监管信息系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区医院互联互通平台、省委宣传部融合媒体云项目等都已上云。离石区网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汇聚铝型材上下游企业近5000家,铝型材产品信息14000余条,有效推动了线上线下撮合交易。全市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完成了系统总体框架规划、基础支撑环境、数据中心等建设,集成了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平台、防汛抗旱业务应用系统三大子系统,8月份将上线试运行。全民健康大数据项目服务全市380万群众和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并为政府提供健康医疗监管和决策数据,包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已经完成平台迁移,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系统开通运营,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腾讯觅影 AI 系统”即将落地。智慧警务方面,开通了“一网通一次办”平台,“天眼”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人脸识别开始实际应用。
在大数据的有力驱动下,吕梁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中,非煤产业占比由2013年的35.5%上升到49%,其中铝工业、白酒产业分别达16.6%、6.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14.3%。今年上半年,全市GDP、一般预算收入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持续增长。
推进智库建设,重点育才
人才的缺乏是整个大数据行业之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那么,它将会升级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人才建设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抓紧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出一批能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是市委、市政府翘首以盼的事情。
经过与有关专家反复沟通和书面征询,我市成立了吕梁市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由25位国家、省、市级专家组成,是山西省第一个由政府成立的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北航党委书记曹淑敏、北航赵沁平院士、中科院地理所孙九林院士、中星微集团邓中翰院士等一批国家级大数据及相关领域领军人物,使我市大数据发展规划、政策设计等方面拥有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北航作为吕梁市定点扶贫单位,将继续以产业、科技和教育扶贫为总路径,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任务,助推‘数谷吕梁’早日建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说。
大数据时代,高校作为大数据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肩负着重大使命。“这是值得牢记的一天,研究院的挂牌成立,对吕梁国家大数据示范试验区建设,对吕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政产学研合作的巩固深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吕梁学院党委书记周富国兴奋地说。8月18日,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吕梁学院揭牌成立。该研究院为民办非营利性机构,开办资金650万元,将致力于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为吕梁特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研发服务。同日,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在孝义市揭牌成立,北航教育集团、腾讯云、吕梁职业技术学院三方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建设四个智慧教室、四个实训室,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2018年已完成投资623万元。9月份将招收第一批两个专业新生200名;吕梁硕为思大数据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入驻该孵化器,开展大数据人才培养。项目于2017年4月开工,总投资4600万元。目前设备已到位、公用设施已经搭建完成,培训体系框架已搭建。第二批人员招聘已经完成,上岗培训已完成。
晴空一鹤排“云”上,乘风扶摇振翅飞。正如王立伟市长所说:“2018年,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吕梁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对大数据企业在用地上给予优惠、用房上给予补贴、在租用设备上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支持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开发区、在用电价格上给予优惠、人才引进上给予奖补等优惠政策。”
我们坚信,未来吕梁一定会成为具有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数谷吕梁、智慧吕梁、云上吕梁、政务吕梁一定会成为现实。
大风掀动“云”飞扬,发展方式转变忙,再竞风流,还看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