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精准脱贫专刊

刘资丰:敢叫荒滩变宝地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我们村的特点就是石头多、土少,过去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这几年通过环城绿化造林,使我们村变得人均不足二分地。不用说种人参了,种冬虫夏草也解决不了我们村的温饱问题。所以我们通过筑坝造地的方式,整理出这40余亩土地,为今年全村的脱贫摘帽、村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在临县赵家石崖村,村党支部书记刘资丰指着面前一处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的工地向记者介绍道。

赵家石崖村是临县临泉镇一个靠近县城的村子。多少年来,由于缺少土地,虽然有着地理位置优势但无法发挥出来,陷入了贫困的境地,前几年建档立卡时,全村有88户206名村民列入贫困户范畴。穷则思变,在刘资丰的带领下,赵家石崖支村两委和党员、村民代表群策群力,抱着向河滩石崖要土地的决心,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在村边的河滩里筑起800多米的河坝,硬是造出了40余亩土地。

“这40亩土地,虽然不能和北上广的土地比,但是我们靠城近,价格也是不菲,也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我们今年的整村脱贫摘帽,我们就要在这40亩土地上,做大文章,要有大动作。” 刘资丰继续介绍道。

在这40亩土地上做什么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价值呢?刘资丰带领赵家石崖村委一般人,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结合县里的规划,将范围圈定在建农贸市场和搞移民搬迁两种方案。“建农贸大市场,出租商铺做生意,能把我们有限的土地发挥它最大的潜能。搞成移民也好,能带动消费,能给村里增加收入,我们村民风淳朴、不排外,而且有山有水、环境优美。不管这两种方案最终取上哪一种,对我们来说都不赖。” 刘资丰乐呵呵地分析道。

村民们都知道刘资丰是个干事儿的人,对于他提议修河坝造地的事大家都积极拥护。“村民们没有一个反对的,这个修坝对于我们村来说,好处有很多。以前我们村一下大雨就进水了,现在修好大坝,把村里的房子都保护住了。第二个修好河坝,上面儿圈起那块地,不管以后开发或者做什么都有点收入。”村民李永亮告诉记者。

建坝造地是刘资丰为确保全村今年如期脱贫摘帽规划的一个大动作一个小动作中的“大动作”。而“小动作”是去年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一个是养殖合作社、一个造林合作社两个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猪为主,去年已出栏了两批共1000多头生猪,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村里贫困户的脱贫增收,为全村2018年整村摘帽脱贫奠定了基础。

“我们村里今年要整村脱贫摘帽,我倍感责任重大,有压力,但同时也有动力, 我也有信心把我们村‘两委’制定的‘一个小动作、一个大动作’这两篇文章作好,我相信,把这两个文章作好,不仅能确保今年整村摘帽脱贫,就连子孙后代都会得到实惠的。”刘资丰信心十足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