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乡村振兴

家乡农民圆了“酒厂工人梦”

□ 樊启俭

在改革开放前,我的家乡汾阳市贾家庄镇大相村以及小相、罗城等周边村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一军二干三工人,千万不嫁受苦人”。这是当年村里的姑娘们选择对象时提出的“三要一不”标准,具体说就是要嫁一是退伍军人,二是国家干部,三是汾酒厂工人;对于村里打土坷垃的小伙子们是千万不嫁的。相对而言,村里的小伙子们为了达到姑娘们的“三要”标准,都企盼尽快改变“农民”身份,争当“三要”中的那三种人。在以后的时日里,这当退伍军人,他们中有少数人当上了,这是因为国家年年征兵,每年村里都有两个指标名额。这当国家干部,他们觉得难度太大了,也就不再痴心妄想了。惟独这当汾酒厂工人,虽然论职业也像国家干部那样,挣着工资端着铁饭碗,但毕竟也是“吃力人”。他们最为羡慕的是村里有两名杏花村汾酒厂的酿酒工人,他们挣着高工资,还有优厚的福利奖金待遇,并且,汾酒厂距离家门不足5公里,上下班只需十几分钟。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年过去了,他们想当汾酒厂工人的“美梦”只是在持续延续着,他们依然还是打土坷垃的农民。

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才使他们的“美梦”成真。

2011年,为了振兴汾酒事业,建立白酒生产基地,汾阳市启动了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工程。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改革开放的重点工程,是吕梁市委、市政府转型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该工程征占家乡耕地2200亩。贾家庄镇党委、政府在汾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组建工作队,深入大相村里,与村“两委”干部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发动,终于化解了各色各样的中汾酒厂在征占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当时,我是工作组成员之一,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与此同时,在市农经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做好测量地质、发放征占耕地款工作,促使建设工程如期实施,顺利进展。从2013年至现今,随着中汾酒厂的逐步建成逐步投产,村里已先后有320名男性、10名女性青年农民进酒厂当了酿酒工人。在今后几年里,随着中汾酒厂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还会有更多的青年农民也都走上酿酒工作岗位。

首批进中汾酒厂的酒班青年工人王中成说:“中汾酒厂征占我家耕地6亩,按照每亩征地款28100元计算,我家共领得168600元,这就等于15年的耕种地经济收入提前一次性兑现;我现在又当上酿酒工人,真是双喜临门啊!”

第二批进中汾酒厂的酒班青年工人武建利说:“我上班每月的工作加福利能领到5000多元,全年合计60000多元,这与杏花村汾酒厂工人的待遇基本相同了。回想以前耕种农田,每亩纯经济收入仅350元左右,如要与当酒厂工人相比较,两者真有天壤之别啊!”

老村民魏广宏说:“以前村里小伙子们结婚,主动权大多掌握在姑娘们的手中。可近三年内,自从他们进厂当上酿酒工人后,媒人们踢塌门坎,每年操办结婚喜事的人家可多了!”

村党支部书记刘党生说:“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村里的小伙子们圆了当‘酒厂工人梦’,再过几年,家乡的全体村民还要共圆农村变为‘小城镇’的又一美梦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