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党报做好重大主题宣传的意识、能力,扩大重大主题宣传的影响力、传播力,丰富重大主题宣传的方式、手段,10 月29 日至31 日,第三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融合发展论坛暨全国百名社长总编看荆州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社长、总编齐聚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共商报业融合发展大计,实地参观、考察荆州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学习、借鉴荆州日报传媒集团融媒体改革的“荆州模式”,近距离感受荆楚大地涌动的磅礴浪潮和发展脉动。
融合跑出“加速度”
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荆州日报传媒集团走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跨越、融合、超速的发展时期。1.0时代到5.0时代,传统媒体到新型媒体,荆州日报传媒集团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打造“日行千里”的加速度,最大限度突破传统纸媒日报、晚报“两张纸”的局限,在全国“纸媒寒冬”中趟出了一条自我革命、自我发展的新路,在中国媒体中打造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荆州样板”。
每一个起点将会成为终点,每一个终点又将是新的起点。从融媒体采编系统“新闻梦工厂”正式上线到党报云中央厨房投入运行只是一年的时间;从推出了“一主两翼”和荆云直播战略,打造微视频制造高地,到建设移动多点直播系统,打造报业的全屏时代又仅仅一年的功夫,荆州日报传媒集团进入以移动智媒体为标志的融合5.0时代,开全国报业先河。
发展的不断刷新,来源于荆州日报传媒集团坚持互联网思维,精心构建符合报纸特色的融媒体改革路径的决心和信心。该集团先后研究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天津“津云”、湖北“长江云”等多家中央厨房,分析了国内多家专业技术公司后,立足媒体发展状态、管理能力、标准化程度等设计厨房星级水平和使用流程,在技术派与媒体派诉求之间寻求平衡点,选择、建设适合自己的平台。荆云融媒体直播平台,重新设计优化了直播流程,拍摄设备采用了4K装备,并一次性配备了两台直播车。国家智库专家、新华社《中国记者》主编陈国权在文中特意指出荆州日报传媒集团中央厨房建设创造了两个全国之最:荆州日报社运作的荆云中央厨房总投资为350万元,这是课题组已了解到的各媒体“中央厨房”中投入最少,性价比最高的。
目前,已经构成荆州日报“党报云中央厨房”系统的1952模式:1个新闻梦工厂;9大系统是梦工厂的中枢,从信息采集、画像分析、生产决策、产品生存、渠道分销五个方面完成信息处理;5片云:云搜索、云现场、云地图、云文库、云城市,这是梦工厂的后台,通过云计算技术完成人员快速定位、信息精准研判及分类储存的过程;2个平台:融媒体实验室、融媒体指挥中心。
搭建平台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才华,尽显其能。近三年来,荆州日报传媒集团年均组织350场活动,涉及车市、旅游、房产、非遗传承与保护、环境保护、教育、摄影、文艺等各领域。其中蓝天志愿者骑行活动、探访最美乡村活动等已经成为常年活动。集团还通过购买政府公益项目承办权、经营权等方式进行创收,先后投资400多万元承办的龙舟赛事,赢得收入超过千万元。塑造品牌的“增值”之效。集团打造了多个工作室,打造“1+众创空间”孵化平台。杜波工作室经过两年孵化,已成为荆州市首批文化名家工作室和廉政文化创意产品名家工作室,创作出版《荆州--宰相之城》《荆州成语故事》《三袁家风》等系列连环画等读物三套8本。旗袍秀工作室、垄上诗荟工作室常年开展活动,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发展按下“快进键”
江,涵养气魄,收取河山无数;水,滋养灵韵,铸炼文章千古。
古城荆州,依水而立,伴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这座千年古城的灵魂。
江水滔滔冲刷出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河湖交错与蓝天白云渲染出一幅“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
这一诗意画卷更多地体现在了荆州发展的战略思维上和发展规划中。今年,荆州市委《关于牢记嘱托担当作为加快推动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行湖泊“人放天养”,推进还湖还湿,持续开展四湖流域综合整治和荆南四河流域整治。
四湖、四河已呈现出一幅幅生态和谐、天蓝碧绿的水乡画卷。高空俯瞰,绿浪蜿蜒,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宛如一条条充满生机的水袖绿绸,挥舞出江南水乡的婀娜多姿。
大自然的造化赋予这颗江汉明珠润泽和灵韵,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楚文化,上演过闻名古今的三国故事,见证着荣辱兴衰的近现代文明,激发江畔小城千年不褪的活力。
荆江,长江中游从湖北枝江县到湖南城陵矶一段,河道蜿蜒曲折,从古至今都是长江水患最严重的地方,处在荆江南岸的百姓更是深受水患之苦。多年来,大堤如母亲的臂弯,呵护着怀中的荆州。
长期以来,长江及其支流“荆南四河”,源源不断地为荆南人民提供着丰富的水资源,用自己的琼浆,滋养了一代代的荆南人民。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湖泊、河道都为人类做出了让步,水生态一度被破坏;但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这些水域重获新生,为城市积攒绿色家底。
荆州还制定了《中心城区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规划》,拟从长江和长湖引入水源,恢复城区水体质量,使城区河渠湖渊水系连通,形成一方活水穿城而过,打造河湖生态体系和灵动城市。
2008年,荆州整治荆沙河,从沮漳河引长江水注入护城河、荆沙河、内荆襄河、西干渠,以改善水质。
2014年,随着引江济汉正式通水,荆州又从港南渠分水闸引来长江水到城区,进一步改善城区水体生态环境。
2017年,沙市区江津湖水系连通工程竣工,长江水经沙市沙隆达广场地下管道引至江津湖,再从江津湖铺设管道至张李家渊,最后通过管道流向西干渠。
通过水环境治理和水景观建设,昔日的死水河湖变身清水风情园,城市水系融合让陆地和水体绿化相映成趣、互为呼应,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水乡园林城市。
新时代新荆州,这幅“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灵韵水乡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