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车吉亮:手工挂面追梦人

□ 文/图 本报记者 郭炳中

拉伸挂面是个技术活,车吉亮老师傅游刃有余。

老车的儿子车拴成将面条缠绕到架子上。

幼儿园的孩子们体验挂面包装,乐此不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人对面食情有独钟,吕梁人尤甚。在离石区田家会村,近年来,68岁的车吉亮师傅因制作手工空心挂面技艺精湛“走红”十里八村。车师傅做的面白如雪,银如瀑,口感佳,纯手工,广受消费者喜爱,常常供不应求。

近日,记者一行慕名走访了车师傅。刚走进院门就被一幕热闹的场景所吸引,市直机关幼儿园的30多个小朋友正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体验手工挂面的制作过程,车师傅耐心和蔼地为孩子们讲解制作流程,冬日的小院里瞬间沸腾了。

十几年前车吉亮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勉强谋生,为了脱贫致富改善生活他便跟着亲戚学起制作手工空心挂面。勤劳、吃苦、爱学的车吉亮很快便掌握了做面要领,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还把这门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车拴成。

吃了手工挂面,很多人禁不住点赞,但制作流程费时、费力却非常人所知。凌晨3点多,当人们还在熟睡中时,车拴成师傅就起床开始和面了,他必须赶在中午太阳最好的时候把挂面晾出去。 “半夜不睡赶太阳!干我们这行的都知道这句俗语。挂面必须是手工做的,否则出来的就不是空心的,口感也不好。”车师傅介绍说。

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全神贯注地体验手工挂面制作。

车师傅介绍,手工空心挂面制作过程复杂,和面、醒面、大条、小条、绕条、上棍、进仓、二次醒面、分棍、三次醒面、出架、拉长、晾晒、下杆、切面、过秤、包装……十几道工序,全部都要手工完成。

车师傅和记者交谈着,手里的活也没停下,只见他将醒好盘好的大条面往架子上一圈一圈地缠绕,不一会儿一大盆面就缠完。这道工序叫“上棍”,看似简单的缠绕,考验的却是手艺人的技术和熟练程度,既要快又要保证缠在架子上面条根根匀称。缠好的面醒上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要分棍上架,之后拉长晾晒。

“你看,这面就醒的十分好了,可以拉面了!”车师傅边向记者介绍边对挂起的面进行拉伸。

拉面这道工序中,劲大面容易断,劲小面拉不长,靠着十几年积累的经验,车师傅毫不费力就完成了。

拉好的面挂在架子上沐浴着阳光,根根分明,洁白如瀑,晾晒风干后就可以下架切面包装了。冬日凉风扑来,也送来阵阵面香。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忙碌了一上午的车师傅脸上露出了微笑。

困难时期,手工空心挂面只有在过年时人们才买,那时候车师傅只在冬天才制作。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工空心挂面成了当地居民餐桌上的常客,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手工空心挂面风靡全国。如今,车师傅一家人扩大了生产规模,一年四季都在制作手工空心挂面。

由于制作中不加任何添加剂,只放盐和水,而且全程手工制作,车师傅的空心挂面下锅不腻,入口有劲,一上市便供不应求。

“每天至少用两袋面,大概能做200多小捆,一小捆8两重,全部销往城内,卖得特别快!”车师傅告诉记者。

山西是面食的故乡,车师傅手工空心挂面热销的背后,不仅是家乡人对传统手工挂面的钟爱,也是人们怀旧追梦,返璞归真的朴素愿景,更是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