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县域·汾阳

血战敖坡 忠骨流芳

□ 文/崔雪娇 图/马 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巍巍中华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再一次扣开我们记忆的闸门。七十年的海风吹不散那熊熊燃起的硝烟,七十年的雨水洗不尽沉淀的斑斑血迹,漫长的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品尝了胜利的喜悦,也铭记着那一次次血染的伤痛。敖坡阻击战是1945年7月发生在汾阳峪道河镇敖坡村的一场战斗,战士们奋勇抗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是汾阳抗日战争图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敖坡村的启洪坡烈士墓已经在风雨中默然伫立四十余载,埋葬在在这里的烈士,用他们的热血忠骨,谱写了一曲胜利的凯歌。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小微带您走进敖坡村,一起重温那场战争里的金戈铁马、烽火硝烟,感受汾州大地上不屈不挠的抗战故事。

启洪坡烈士墓简介

启洪坡烈士墓位于汾阳市区20公里峪道河镇敖坡村村西2.5公里处,路远难行,曲径通幽,最适合烈士安息。陵墓区占地二亩多,墓周苍松劲柏环绕,象征着烈士们英勇卫国的精神千秋万代如松柏长青。这里是汾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三年启洪坡烈士墓被汾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突然造访的我们,并和我们一路随行至启洪坡烈士墓。他告诉我们,当地政府和群众十分重视保护墓园,修缮与维护都有专人管理。每年清明节期间,政府都会组织祭拜,平时也有年轻人到墓园去瞻仰,敬献鲜花。按民间传统习俗,清明扫墓每年只有一次,而这里的烈士墓则每年都有多批、多次各界群众祭扫。

敖坡血战

烈士墓在一个高坡上,下面有砖石砌成的台阶相连。拾阶而上,我们向烈士鞠躬献花,表达敬意。随行人员不时向我们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站在碑前,耳畔听着烈士们的事迹,我们似乎置身在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据记载,1945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奉中央命令离开延安,挺进敌后,扩大解放区,迎接抗战的全面胜利。6月,部队东渡黄河,横跨吕梁,于月底进至汾阳境内。驻汾阳一带日军觉察到359旅行动意图,遂纠集2000多日伪军于太汾公路和同蒲铁路一线严密封锁,企图阻止359旅东进。

7月26日夜,部队进驻敖坡村,准备跨越公路,横渡汾河。次日凌晨,盘踞在县城、赵庄、罗城、仁岩的日伪军约800余人,分三路经安上、下池家庄,利用夜色掩护,向359旅驻地敖坡村扑来。拂晓,东路(罗城据点)之敌与359旅警戒分队打响了这场阻击战。旅首长为了实现挺进敌后的任务,即领警卫1团8连阻击敌人,掩护主力沿黄土梁向向阳方向转移。1个班的战士在副排长陈原涛率领下,迅速占领了村西头有利地形,击毙一日军小队长和数名日军,将敌阻于村外。这时,日军主力在山炮及机枪火力掩护下,抢占了敖子坡高地,使359旅指挥机关及主力的转移撤退受到严重的威胁。旅首长立即命令8连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敖子坡,掩护主力转移。

8连战士在连长曹启洪、政治指导员刘毓敏的率领下,趁敌人立足未稳,迅速反击。此时,为了掩护8连战斗,团教导队熊狄文和团参谋长谭刚率队加入敖坡西侧无名高地的战斗。8连则一鼓作气冲进地阵,用手榴弹、刺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经过拼死冲杀,梁上之敌大部分被歼灭,敖子坡高地即被攻占。日军又在炮火的掩护下,增加兵力,连续向阵地发起7次攻击,均被8连击退。

上午8时许,日军又纠集300余人,再次向敖子坡高地疯狂反扑。连指导员刘毓敏右臂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连长曹启洪已负伤6处,两臂中弹,在弹药殆尽的情况下,还率领战士与日军拼刺刀肉搏,最后两人均壮烈牺牲。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枪托、石头与敌人拼杀,终于击溃日军,守住阵地,胜利完成了阻击,掩护主力部队全部安全转移。

意义重大

这一仗从早晨5时一直打到下午5时,8连牺牲连长、指导员和战士共13人,毙伤日军百余人,使日军未能进一步展开侵略,保证了八路军大部队的安全转移。

启洪坡命名

战后,为了表彰连长曹启洪的英雄事迹和8连的功绩,警1团授予8连“启洪连”的光荣称号。1970年,8连千里拉练重访旧战场,重新安葬烈士,隆重追悼英雄。当地群众将当年血战之敖子坡改称启洪坡,并立碑建园,永为纪念。

直到随行的工作人员说完,我们还久久沉浸在那场战事中,无法自拔,周围的松柏在微风里轻摇着枝叶,似乎也被英雄们的事迹感染,想向我们传达自己的感动。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启洪坡长眠的战士们不能被遗忘,在八年抗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的战士不能被遗忘,先辈们所经历的血与火的艰难和不屈的抗争更加不能被遗忘!为了这些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五星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承担起历史责任,将革命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