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精准脱贫专刊

“一张图”强化产业支撑 “一保通”实现兜底保障 “一码清”严格精准退出

交口县做足脱贫“成色”

本报讯 时值数九,天寒地冻。走进交口县桃红坡镇西交子村贫困户刘保平家,屋子墙上挂着一幅印有“交口三宝”和幸福交口“二维码”的福字挂历,笔者拿出手机用微信对准二维码“扫了扫”,老刘家的扶贫信息便清晰地显示在手机上,全家的基本情况、帮扶措施、政府补贴、扶贫成果等信息一目了然。

笔者“扫”出的信息,就是贫困户刘保平的详细电子档案。“村里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码,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便可了解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信息。”驻村第一书记张海峰说,借助扶贫“云”,让帮扶干部做到了贴心帮扶不扰民,工作留痕不繁琐。

交口县是省定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推进实施了“一张图”强化产业支撑,“一保通”实现兜底保障,“一码清”严格精准退出的“三个一”工程,下足绣花功夫,全力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质量成色,着力打造精准脱贫摘帽特色县。到2018年底,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47个,退出率95.9%;减贫2314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3%。

统筹当前长远,“一张图”强化产业支撑。近年来,交口县依托全县独特的生态、气候优势,因地制宜打造食用菌、特色养殖、核桃林为主导的“3+N”扶贫产业体系,实现“五有”全覆盖。特别是大力发展夏季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3000万棒,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带动60%的贫困村、65%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连续4年出台产业奖补政策,仅食用菌就达到11项,累计整合投入资金1.2亿元,撬动社会及金融资本7亿元。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农业产业,投资4亿元建成韦禾、天麟两个现代食用菌示范园区和百世食安10万头标准化养猪项目,企业管两头、农户包生产、政府搞服务,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经营、生产托管、劳动务工、订单收购等模式,吸纳贫困群众参与进来,掌握技术,稳定脱贫。启动实施50万亩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和全域森林经营项目,促进林农林菌产业高质量、循环化、滚动式发展。与中国网库集团、北京华锦谦富公司合作,建成3个单品种电商交易平台,启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主打香菇、山猪、沙棘“交口三宝”特色品牌,提升产业带动力、市场影响力。持续开展劳动力技能、农民素质提升培训,依托吕梁学院交口分院实训基地师资设备,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劳动技能培训基地,订单开展电工电子、焊工钳工、陶艺雕刻等高端培训,制定出台技能培训、就业务工和自主创业奖补办法,累计有7477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兼顾贫与非贫,“一保通”实现兜底保障。在全省率先推出扶贫“一保通”综合保险,全县2.7万户农户统一参保,险种达到19种,保产业、保健康、保收入、保脱贫,一张保单、一保到底。其中:设立脱贫返贫保险,对农户当年人均收入不达国家扶贫标准线的,由保险补差,确保基本收入。设立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险,实现省定43种病种100%报销,新增75种病种90%报销;设立食用菌价格保险,保自然灾害、保销售价格,变产业初始政策补贴为终端市场价格保障,促进政策衔接和可持续发展。设立“五位一体”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政、银、保三方按2:1:7的比例分担风险,助推金融扶贫持续发力,形成“金融+劳动就业、龙头企业、订单农业、产业项目、深度贫困”等多种扶贫带动模式,量身定制“就业贷”“蘑菇贷”等特色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0.2亿元,其中贫困户小额信贷2.2亿元,带动贫困户7052户,覆盖率80%。2018年,全县累计支付保费1300万元,赔付1200余万元,赔付率93%,10987户农民受益。

做实基础工作,“一码清”严格精准退出。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累计投资6.3亿元,完成78个自然村、479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1715户农村危房改造,95个村全部实现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和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等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开发建设了“互联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实现所有扶贫项目入库排序管理,所有扶贫资金入库按序匹配,所有项目资金全程绩效考评,精准到村到户。延伸开发“幸福交口二维码”数据平台,整合提取扶贫开发系统、项目库系统数据,归类分析,全程公开,一乡一码、一村一码、一户一码,所有基础数据、帮扶措施及政策、项目、资金等信息一码清底、一目了然。通过数据跑腿,减轻基层工作压力;通过数据比对,确保线下真实线上精准;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进行返贫预警;通过数据公开,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脱贫认可度和帮扶满意度,为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