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从教育、医疗、就业,到养老、住房、安全……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把“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处处回应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岁末年初,盘点我市过去一年的民生改善,成绩不凡。2018年,全市民生支出340.5亿元,增长31%,占预算支出的8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省政府“六件民生实事”任务圆满完成,县乡医疗一体化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安全生产、扫黑除恶、信访工作成效明显,全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每项民生指标都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续攀升。在改革发展任务日趋繁重的背景下,这份民生成绩单来之不易,让百姓倍感温暖。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完成时。新形势下,无论是推进脱贫攻坚,还是破解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环境、安全等领域的民生难题,都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只有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更加幸福的民生图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作,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工作、办事情要紧紧围绕百姓需求去谋划、去落实,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多做雪中送炭、事关群众福祉的事,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成办好,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我们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全市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要聚焦深度贫困,用好省委、省政府“一县一策”,进一步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护工护理培训、光伏扶贫“三张品牌”,打好打胜易地扶贫搬迁、企业产业扶贫、贫困村提升“三场硬仗”,织密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三张民生保障网”,积极运用金融扶贫新模式,扎实推进消费扶贫,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如期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任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教育、就业、就医、分配、社保、稳定……事事关乎百姓冷暖,件件连着党心民心。对这些涉及老百姓基本生活的民生问题,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要坚持用财政大投入支撑教育事业大发展,尽快补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尽最大努力,抓具体、具体抓,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进一步补齐民生工作短板、守住和谐稳定底线、织密民生保障网格。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贵在持之以恒,贵在不改初心。让我们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努力方向,至微至显、善作善成,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以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用“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支撑起吕梁美好幸福的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