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广告

“点、线、面”结合做好电视新闻报道

□ 李瑞旭

点、线、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元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点线面相结合,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几何体。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点、线、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角度、深度和广度,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让电视新闻报道生动、深刻、丰满起来,让新闻信息量更具立体感。

一、聚焦“三个点”

“点”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如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把握住基本“点”,是一篇新闻报道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在新闻工作一定要把“点”做好。

(一)“侧重点”

事物本身是具有多个侧面的,选择不同的侧入点会得到不同的认识。

新闻报道中也具有同样的道理,选择的侧重点古老陈旧,写出来的新闻必定会平淡无奇、尝之无味,反之,如果侧重点新奇别致,写出来的新闻就会更具有创新力和说服力。

“同中求异、平中求奇、热中求冷”但也为绝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特”而忽视了新闻报道中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切入点”

电视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一般位于一遍报道的起笔之处,这决定着观众对于报道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切入点要选择与新闻主题关系最密切,这样可以使新闻事件的展开更加顺畅,使主题的挖掘更有深度,更好地把握场景、细节、人物等的切入点。这样切入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开门见山的以特定场景为切入点,以鲜明生动的个性形象为切入点,甚至可以选取新闻事件的某个侧面或侧面的一点为切入点。

(三)“闪光点”

一篇电视新闻的报道的闪光点就是报道中最吸引人的亮点,这些亮点往往是由一个个的细节呈现的。没有细节的新闻报道,仿佛是一道没有任何添加佐料的菜,即使原料是山珍海味,即使费了再多的功夫,也会让品尝的人觉得索然无味。

二、突出“三条线”

线是由无数的点构成的,与点相比,线具有连续性和延展性的特点,电视新闻报道的 “线”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一)“延伸线”

电视新闻报道的延伸就是透过新闻事件的浅表信息,发掘其更深层次的问题,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挖掘新闻事件背后更有价值、更加深刻、更耐人思考的东西。

要完成一则有深度的报道,就要求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得到的一些表面的信息,而要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一则新闻仅仅停留于表面现状的报道,不仅毫无新意,更没有起到新闻报道本应具有的社会监督和舆论导向功能。

(二) “脉络线”

电视新闻报道作为一种试听结合、声画具备的作品,相比较纸质媒体而言,具有线性传播的特点。如果想让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清晰地了解报道的内容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的,这样才能引导受众一步一步地接近新闻主体,而不至于产生错乱的感觉。

对于内容单一、现场感较强的新闻,适宜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不但线索十分清楚,现场感也会表现得很强烈,环环相扣,跌岩起伏。这种结构层次鲜明,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事件的完整性。

(三)“结构线”

电视新闻报道由解说词、画面和同期声等元素构成,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应当是各种元素的有机整合体,各种元素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依托、相互印证,浑然一体。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往往选择最重要、最精彩和最具代表性的镜头,运用蒙太奇的手法编辑起来。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解说词对画面中表现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说明,运用语言的叙述功能把联系得不是十分紧密的画面串联起来。同时,画面也为解说词营造的语言环境提供了形象的依据,使解说词中较为复杂的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更易于被观众理解。

三、提升“三个面”

相对于点和线而言,面要求新闻报道要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一)“背景面”

用好新闻背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一篇新闻报道的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受众理解一则新闻事件的真正意义,可以增加更多的信息量。某些时候,选择了什么样的新闻背景,也是作者的一种观点的表达。

(二)“拓展面”

连续报道是指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报道,一般用来追踪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中的重要事态,不断提供新的发展信息,不断地把主题引向深入。连续报道可以分为过程性报道、反响性报道与追溯性报道等不同形式。过程性报道是指对一件时间长影响大的新闻事件,用连续的篇幅将其发展过程逐步展示出来。反响性报道是指在刊发某一能引起较大反响的事件报道之后,再连续刊发社会反响,借以引导舆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三)“影响面”

做好电视新闻报道的“点、线、面”结合,绝不是三天两天的功夫,也绝不是三本两教科书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和总结,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再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时代特色,不断增加电视新闻的深度分析和各类专题报道,力求真正让新闻对社会发展起到深度舆论引导的作用。做好这些,电视新闻报道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在新闻传播中的影响力、公信度。 (作者单位:吕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