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创新“四大机制” 打好“两场硬仗”

——我市践行习总书记“两山”理论彰显生态扶贫新成效

□ 解德辉 卢佳

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孪生共存。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坚持在一个战场上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场硬仗”,以统筹推进“五大增收项目”和“三个一百万亩工程”为核心,不断创新生态机制,大力推进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双赢,勇攻“硬堡垒”,力啃“硬骨头”。从2015年岚县探索实施购买式造林,到2016年全市开展合作社造林,2017年推动规模化、工程化、项目化造林绿化,再到2018全面提升打造“支部+合作社”造林机制升级版,全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8%,高出全省近5个百分点;组建专业合作社1121个,7.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生态脱贫人口占到全市脱贫人口的近30%,吕梁合作社造林模式在全国予以推广。

创新政策引导机制,激活贫困群众内力。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年度《生态扶贫行动计划》《关于推进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促进生态扶贫的意见》《金融支持吕梁市林业扶贫的实施方案》《吕梁市森林资源保护“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等配套系列性政策文件,突出“一个主体”,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拓展“六项收入”,完善多元增收机制;统筹“两个层面”,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凝聚“一个合力”强化组织保障机制等,多渠道、全方位,积极引导,广泛调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热情,参与脱贫攻坚,凝聚了推动生态扶贫的强大合力。

创新合作造林机制,稳定贫困群众收入。2018年,我市重点推进了造林合作社升级版:“支部+合作社”,已改建和新建148个,全市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达到1301个,吸纳社员34579人,其中贫困社员27135人,基本实现造林重点区域村村都建有合作社。全市1232个合作社通过议标承担造林任务148.06万亩,参与造林的务工人数达27067人,其中贫困群众19936人,人均可增收6000元左右。采取常规造林工程全部由“合作社+农户”承揽,重点区域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专业队+合作社+农户”的生态造林模式,确保所有造林任务都有贫困户参与。先后举办培训班10期,对全市合作社负责人、项目经理和财会人员以及森林管护员和病虫害防治检疫人员共计2200余人进行了统一培训。各县(市、区)积极开展以实操技术为主的培训,共培训13700余人次。其中,岚县森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村委+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贫困户就地转化成造林产业工人和生态保护人员,促进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如贫困户闫凤明,最早入股合作社, 家里有7亩多土地全部退耕还林,平日里在合作社上班,年收入近2万元,同时在合作社剪沙棘果每天能收入300多元,夫妇俩通过给岚县茂林绿化有限公司打工,年收入达3万多元。

创新护林管护机制,聚焦贫困群众增收。2018年,我市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一举将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全年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28.1万亩,涉及104个乡镇、1087个村、14.5万户、42.3万人,人均可增收1787元,其中贫困户5.6万户、15.9万人,贫困人口可增收1836元。在持续增绿的同时,大力调整吸收贫困人口参与森林管护,落实森林管护机制。按照“县管、乡建、站聘、村用”的原则,新增森林管护员岗位1000个,优先选聘本村本乡镇的贫困户, 全部选聘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严格贫困管护员占比不得低于60%的标准,利用1400多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管护资金达1108万元。通过实行动态调整的办法,对不能胜任森林管护任务的管护员坚决予以劝退。目前全市有森林管护员63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管护员4896人,占管护员总数的77%,人均可获得工资性收入6000元以上。与此同时,还完成经济林提质增效面积118.28万亩,涉及117个乡镇、900个村、111947户、279867人,其中贫困户63176户、157940人。

创新林业收益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分红。2017年,岚县、兴县、临县、石楼在我市率先实行造林收益机制试点,通过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进一步盘活资产和资源,实现公司、村集体和农户三方共赢目标。岚县在王狮乡、界河口镇、河口乡、社科乡四个乡镇开展了沙棘产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工程。将退耕还林地、集中连片的野生沙棘林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按照群众自愿、公开公示原则,农户将自己的林地经营权、部分财政补助资金委托村集体进行流转、折股量化,以股权的形式入股造林企业,造林企业组建或对接由精准扶贫户参加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由企业出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与野生沙棘林改造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形成了“企业+村集体组织+合作社+退耕农户”的新机制。参与贫困户除前五年获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贴每亩1500元外,五年后按照利润的6%进行分红,保底收益每亩50元,每亩可获得分红160元左右,参与沙棘管理管护,剪枝整形收果的劳动力,每年至少还可收入2000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参与热情,盘活了沉睡的资产和资源,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目前,岚县已建立了3支林业资产收益扶贫新型组织,流转土地5000亩用于建设沙棘林基地。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探索新型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路径,新栽植以沙棘、连翘、花椒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21.4万亩,全市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到60万亩,新育苗8万亩,总面积达到11.98万亩,苗木产量7.26亿株,涉及4831户,户均收入3000余元。岚县通过考察发现沙棘耐寒、耐旱、耐碱、耐瘠薄,可以防风固沙、绿化保水,特别是中蒙杂交杂雌1号沙棘品种生育期短,适合岚县地域种植,大力发展沙棘种植,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我市通过大力推进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双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计划,开展了工业污染源治理等“八大攻坚战”,综合运用“人防、技防、联防”和“四个一批”“四不两直”措施,实行联合执法、联防联控。2018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150天。2019年1——2月份,吕梁市区优良天数32天,全省排名第二,同比增加1天,比例54.23%。PM2.5浓度77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三,同比上升8.5%;2018年1——12月,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到43.75%,超过省考核指标10.4个百分点。2019年1——2月,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到37.50%,达国、省考市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33.33%的进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