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转型发展专刊

我市积极营造良好营商 环境推动非公经济发展

本报讯 (记者 梁瑜)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保障非公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最大程度推动非公经济创新发展。

推进平等市场准入。全市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丰富多彩的创业创新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创业创新的活力。推动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交空间,切实缓解创业场地难、创业成本高等问题。认真落实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省政府66项企业减免政策逐项落实,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市、县两级工商部门认真落实“三证合一”改革,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有力地推动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创造有利营商环境。进一步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平台网络服务应用系统,整合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与民营经济服务大厅合署办公,努力为民营经济做好金融服务、产业信息大数据、人才培训等专业应用平台的推广应用。按照边建设、边运营的原则,加快孝义市、离石区县级窗口服务平台和交城铸造、汾阳白酒产业集群窗口平台建设步伐,提高平台网络覆盖面。建立平台网络服务运营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实现“服务资源应有尽有、服务需求一网打尽”。强化服务联盟建设,鼓励引导优秀服务机构向民营企业服务联盟集聚。目前,已形成100个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联盟体系,全方位为民营经济提供各类服务。

加强基层服务站建设。截至目前,按照全省“五统一”标准,全市已建成小微企业服务站93个,占全省小微企业、服务站的50%,基本实现小微企业服务站乡镇、街道全覆盖,为民营经济提供全方位、首站式、零距离的服务。

全力破解结构失衡。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民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展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退出传统行业,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二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制定市级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技术研发的奖励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自主建设技术中心。三是推进民营企业循环发展。按照全循环、多联产、抓高端的思路,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到大型骨干企业循环经济链条的延伸中,培育形成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