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洋
43岁的石楼县义牒镇党委书记王鹏,高个子,浓眉大眼,穿着干净朴素又不失沉稳,有着12年的乡镇主要领导工作经验。从2006年开始,他就一直扎根在基层一线,一直栉风沐雨在农民群众中,从“新农村建设”到“精准扶贫”,始终驻足于攻坚拔寨最前沿。他先后在3个乡镇担任过镇长、书记,并于2017年10月份在全省“党建促脱贫”组织工作大会上做过典型发言。
据了解,该乡镇于2017年底顺利通过国务院第三方评估验收,是石楼县唯一一个率先实现了整乡镇脱贫的乡镇。截至目前,义牒镇每一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都能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突破20万元以上的就有3个村。
近几年,义牒镇在王鹏的带领下,每个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在全县率先完成了乡镇“八有”工程、周转房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六个一”标准化建设工作;率先建立了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乡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率先建起了以改善乡风民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主旨的“扶贫爱心超市”;率先推出了整合项目资金“造血”脱贫、利用贷款融资“溶血”脱贫、盘活集体资产“活血”脱贫、利用能人大户牵头、贫困户参与进行“输血”脱贫等四种村集体经济“破零”模式。将全镇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造林、劳务等九个领域的14家专业合作社全部进行了整合,以村“两委”干部出任合作社法人或执行监事,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核心作用,努力做好“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分红”两篇文章。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谋划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新路子。
褚家峪村境内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坡陡沟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农民群众长期贫困。该村抓住国家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的机遇,苦干三年,村里的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田治理好了,产业怎么发展?发展什么产业才能使褚家峪村持续稳定脱贫?这也是困扰着王鹏的一大难题。
产业兴,农村稳,百姓才能富。2016年褚家峪村与大象集团以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起了养猪场,最终达成了由村集体提供土地、贫困户入股每户向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合作社建设养猪场、大象集团提供猪仔并负责销售的合作模式,村集体现在每年都有30万元左右的固定分红。
褚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张秋林谈起猪场建立时的不易:“2016年王书记领着我们出去考察项目,与大象集团洽谈养猪场的时候,王书记让我牵头把这个合作社办起来,刚开始我犹豫过,这么大的一笔钱从哪来,谁给我出这个钱?后来,王书记多次到我家和我协商给我做思想工作,有乡政府、县里都支持我,我还怕啥,于是我自己牵头贷款30万元,共吸收贫困户34户参与进来还贷了款,最终建成了存栏3000头的养猪场。”
褚家峪村原有贫困户277口人,到2018年脱贫271人。对于褚家峪村的老百姓来说,村里办的红红火火的养猪场就是全村持续稳定脱贫的经济命脉。
48岁的贫困户郭喜平已经在合作社干了2年多了,说起合作社的好处,他可是频频称赞:“每年连工资带分红,都能赚个2万多,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我们的王书记你不要看他年轻,干起事来却一点也不含糊,从猪场建的时候,领着大象集团技术员来厂里手把手教我们养猪技术,最主要的是养下的猪不愁卖,不受社会行情影响,人家公司保价回收,根本赔不了,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保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如何让乡村面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能够有一个彻底的转变,这是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点马虎眼都打不得。”王鹏坚定地说。
2018年对于义牒镇来说是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成色的关键一年,王鹏直面矛盾,勇于担当,带领班子成员外出兰考县进行考察,随时向县领导汇报考察成果。为了进一步落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义牒镇在全县率先设立了一家扶贫爱心超市,将扶贫扶志相结合,在创新社会管理、引领文明新风尚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增强了群众满意度。
“扶贫爱心超市的东西不用花钱就可以买,只需要攒够积分就能兑换,我今年在村里打扫卫生、维修田间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共得了48分,再积攒的分够了我就去超市换袋面。这里面的东西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兑换来的,拿东西也有尊严,不丢人。”贫困户秦文维如是说。
义碟镇不仅在产业方面高标准谋划,而且积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石咀上村作为易地搬迁整村搬迁的其中一个自然村,在移民的过程中,有不少村民有抵触,不愿意搬迁,王鹏亲自进村挨家挨户宣讲政策,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其中有一户75岁的任怨青老人想搬迁,但是2004年已经享受过移民政策,根据政策规定是不能重复享受的。
任怨青是石咀上村人,实际上是陕西人,从前由陕西嫁过来的。2004年移民的时候是她三儿子申报的,第一次交款是她三儿子交的,第二次交款时三儿子突然去世,儿媳妇离家出走,留下个孙子给她,是老人帮三儿子交的尾款,所以移民房上户时写的她的名字。房子给了孙子,老人就常居住在村里,这次村里整村移民,老人怕把她拉下。移民政策是不能落下一户一人,所以经过镇党委研究,并多次请示县扶贫办,最后老人的移民问题得到了解决,王鹏对这件事儿记忆犹新。
“让老百姓能享受到最大的利益,看着他们安居乐业,辛苦我一人又算得了什么呢。”王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敢担当、敢作为的先锋模范,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为民情怀、精准的务实作风和才能为义碟镇的各项事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下好“绣花”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