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我市强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本报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的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定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全方位、见实效地开展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活”文化,被世世代代的吕梁人身口相传延续至今,既见证了全市人民的创造力,更与其它历史遗迹、遗址及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吕梁宝贵的文化财富。目前,全市共有非遗项目149项,其中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3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1项;共有非遗传承人267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2人,省级传承人51人,市级传承人204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剪纸(中阳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文水公式子、碗碗腔(孝义碗碗腔)、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皮影戏(孝义皮影戏)、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秧歌(临县伞头秧歌)、秧歌(汾阳地秧歌)、木偶戏(孝义木偶戏)、滩羊皮鞣制工艺、元宵节(柳林盘子会)、汉族传统婚俗(贾家庄婚俗)、弹唱(离石弹唱)、唢呐艺术(临县大唢呐)、面花(岚县面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琉璃咯嘣制作技艺、交城金银器制作技艺、柳编技艺等。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充分展现山西多彩、浓厚的农耕文化特色。

(雷文亮 李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