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兴县瓦塘镇认真实施易地搬迁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本报讯 易地扶贫搬迁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为确保啃下硬骨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兴县瓦塘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务实苦干、勇于探索,制定了“三山”移民战略,走出了符合政策要求和兼具地域特色的易地搬迁新路子。从2016年开始,全镇将东、南、西“三山”的20个深度贫困村分批就近搬迁到瓦塘镇经济开发区和沿黄旅游开发区周边的6个集中安置点,共建设安置房573套41384㎡,安置搬迁613户1669人。

一是在凝聚合力上下功夫,高位推动工作。易地搬迁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易地搬迁相关政策,凝聚共识,把易地搬迁作为攻克深度贫困、惠民利民,推动全镇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全力推动。镇党委成立了易地搬迁工作领导组,党委书记亲任工作组组长。为了充分发动村民搬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亲自走遍了全镇20个易地搬迁村,主持召开动员大会,宣讲政策。曾步行2个多小时到盘谷村走访群众,3次到后南会、金盆湾动员宣传,3次组织观摩学习,4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坚定了干部群众搬迁的信心决心。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把干部工作能力与易地搬迁工作挂钩,劝退7名工作不合格的村干部。开展旧村拆除工作以来,先后撤换3名干部,停职1名村委主任,撤换2名村民小组长,打造了一支思想统一、作风扎实的易地搬迁队伍。

二是在统筹规划上下功夫,体现地域特色。在安置点布局上,结合瓦塘镇经济、地理、交通等实际,坚持搬迁与脱贫衔接、安居与乐业并举、生产与生活同步。常申上虎梁与张家洼移民安置点选址于瓦塘镇后石门村东侧岚漪河畔。这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即将通路的瓦裴公路也途经移民新村。后南会安置点,与山西华兴铝业和中铝华润有限公司毗邻,便于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圪针龙安置点,位于沿黄公路东侧,可发展沿黄旅游和乡村旅游,为村民后续增收提供保障。

在户型设计上,既尊重群众意愿和生产、生活习惯,又考虑户型的科学性,4个安置点是二层砖混结构,水、电、路、网、暖、气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建筑面积为20㎡、40㎡、60㎡、80㎡、100㎡五种,前后有独立庭院,可储物、可晾晒。移民新村配套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医疗卫生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图书室、村级活动场所、文体活动室以及文化活动广场。同时积极组建移民新村党组织和社区管理机构,合理解决搬迁群众户籍、养老、社保、党组织关系等问题。

三是在动员搬迁上下功夫,确保公开公正。在搬迁拆除工作中,通过与搬迁群众签订搬迁协议和拆旧协议,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给村民算清“两本账”:新村回迁的账和旧村拆除补偿的账,并张榜公示,让村民搬得清楚、拆得明白。在搬迁拆除中严格落实奖补政策,对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主动搬迁的村民按照标准予以奖励,并评为诚实守信家庭予以表彰,让带头搬迁群众既得到实惠又受表彰。沙沟庙新村在分房中,采取按照拆迁顺序选房的办法,让那些带头拆除的村民先选房、选好房,得到搬迁群众的普遍认可。

四是在拆除复垦下功夫,整合利用资源。“十三五”期间,该镇拟拆除复垦旧村25个,其中搬迁村20个、空心村5个。目前,拆除评估已全部完成。2018年计划拆除复垦 15 个自然村,已完成15个村,共拆除土石窑洞、平房411户697孔(间),复垦约247亩;目前,有2个村正在搬迁拆除当中,任务已过半;8个村已召开动员大会,启动拆除工作。拆除复垦村,坚持人退绿进村,充分整合利用旧村土地资源,实现拆除复垦村退耕还林全覆盖。

五是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多点发力增收。在整村移民的同时,多措并举发展后续产业,保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退耕还林增收,2018年搬迁村村民退耕补助人均收入4500元,参与造林务工收入人均2100元;搬迁村共安排贫困护林员 25人,每年可以稳定收入6000元/人。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总社规模化经营增收,组建村级经济发展合作总社,流转水浇地380亩,建设兴县新本草道地药材种苗基地,发展高品质中药材,保障55-65岁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每户1人务工,每年收益3000元以上。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定向劳务输出增收,由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润公司、中铝华兴公司、人社局、瓦塘镇政府,对搬迁户中18—55岁有劳动能力的进行水暖、泥瓦匠、电焊、园林绿化、驾驶员等技术培训,定向中润和华兴公司输出劳力,努力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每户1个劳力就近就业,已就近向华兴铝业安置61人,正在培训电工和驾驶员专业劳动力60人,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后即可安排就业。光伏收益兜底增收,建设2兆瓦联村光伏电站,对易地移民搬迁无劳动力的深度贫困人口实行光伏收益年3000元的兜底保障。

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目标任务,一要在拆除复垦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整自然村的拆除复垦任务;二要在群众增收上下功夫,继续利用各类政策红利和企业就业带动,多渠道全方位保障增收;三要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重点解决安置点多村集中居住后,干部队伍、便民服务、群众个性需求等问题,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 (张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