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试论舆论监督的权威性

□ 薛芳艳

作为舆论的主体,新闻媒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平台,而舆论监督也是媒体发挥功用,参与社会管理,体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工具。在行使新闻舆论监督职能时,尤其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和批评、针砭时弊时,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力,这就要求我们舆论监督必须要有鲜明的立场,不畏艰难为民请命的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认真分析,科学验证,高度负责搞好舆论监督,使我们的舆论监督真正起到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沟通党、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作用。

舆论监督在如今的媒体中已成为一道不可缺少的“大菜”,在报纸的版面里,在电台的节目中,在电视的画面上总要有“监督”的身影。没有“监督”的参与,舆论的力量似乎有些单薄,没有“监督”的参与媒体似乎少了一些社会的责任感。因为它是正义的呼声,因为它是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喉舌。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新闻媒介如何坚持做到:在行使新闻舆论监督职能时,尤其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和批评、针砭时弊时,既能正确引导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设和愿望,又能准确地把落脚点放在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呼声的契合点上,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民群众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又看到前景和希望,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热情。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如何维护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强化舆论监督的力度,将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舆论监督要有鲜明的立场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舆论监督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上较好地发挥了激励、威慑、督促的作用。舆论监督是高扬主旋律,鞭鞑假恶,丑的镜鉴。它反映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明确的态度和很强的说服力的新闻事实。它是客观的,但它又是有着正确的导向性的。这就是说舆论监督对被监督的对象的对与错,好与坏,不能不置可否,一定要亮明其观点,摆清其位置,不能含糊。当然,我们在判断是非的时候,不仅仅是用“天良”来衡量,要在宪法和法律的旗帜下进行,否则不能令人信服,也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甚至会造成误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有政策水平,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沉下去调查研究,深入到事物的中间,了解事实真相,分析事实的内在因素,把舆论监督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之上。还天下一个公道。但是,媒介也发生了一些与舆论监督相关的问题,如失实报道、有偿新闻,甚至侵权案件等。在我们的队伍中的确也不乏浮燥,空假的人和事。某些编辑、记者有意闯“红灯”,以身试法,他们为了抢发新闻,或为“一鸣惊人”不惜破坏新闻纪律,不惜出卖人格,制造了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更有甚者制造了“空假错案”,使所谓的监督对象,蒙受了很大损失,更重要的是,损坏了舆论监督的权威,北京电视台《纸做的包子》虚假新闻事件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这些现象虽然都被一一识破,当事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也给舆论监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这些不良行为。我们每一们有正义感的新闻人一定要坚决抵制,不容这种败类有生存的空间和环境。用生命来捍卫“舆论监督”严肃性。

二、舆论监督要有为民请命的硬骨头精神

舆论监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舆论监督可能要打破一些人的私利。你要对他动手术,要把他的阴暗面曝露于青天白日之下,当然他决不会束手就擒,也不会拱手相让。比如:新闻的“地方保护”的现象。一些党政领导为达到其掩盖丑事的目的,对舆论监督实行了封锁的手段。下强制命令不允许记者到现场采访。不允许记者接近群众。对记者采访实行软硬兼施的手法,甚至不惜重金买通记者。在我们新闻媒体上报道的几起矿山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事件中,就发生过多起阻挠记者采访的恶劣行径,他们为了隐瞒事实真相,什么卑鄙手段都用过了,有记者还遭到了毒手。可见这样的舆论监督已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上了,还有的人对舆论监督上纲上线,什么舆论监督“是渲染,是炒作”,什么“影响了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等等。笔者在一次教育收费的采访中,就遇到过一位重点中学领导的围攻,其中这个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就大声斥责记者的采访就是为了“炒作”。从以上的种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舆论监督要有敢碰硬的精神,要有牺牲的思想准备。要清楚舆论监督所肩负的重任,他们针对的不是一人、一事而是一种影响阻碍社会进步的恶势力,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此,如果我们没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观念,舆论监督就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了。

三、舆论监督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舆论监督不是孤军作战,也不能孤军作战。必须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吸取群众中的智慧,以取得最佳效果。首先我们要清楚舆论监督的素材是由群众提供的,没有群众做我们的“眼线”,舆论监督就成了空中楼阁。在我们许多成功的采访例子中,没有一件新闻事实不是在群众的帮助下完成的。比如,“南丹”透水事故,繁峙矿难,欺上瞒下的劣行的真相大白都饱含着群众的一腔热血,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舆论监督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舆论监督达到预期效果。其次,我们要明白群众是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明辨是非的群众,晓之以大义的群众都有强烈的正义感。他们嫉恶如仇,他们明察秋毫。舆论监督不仅要依靠他们,更需要他们强有力的支持。有了他们的鲜明的态度。就能让我们舆论监督顺利完成,就能保证我们舆论监督导向的正确。我们新闻工作者切不可以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学识高的态度来对待群众的热情,冷嘲群众的一片苦心。当然,盲从和轻信也不是我们所持的行为,认真分析,科学验证,高度负责是我们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严格按照党的新闻纪律办事,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指导,使我们的舆论监督真正起到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沟通党、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吕梁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