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用社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爬坡期,风控的关键期,统筹协调好“三者”间的关系,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作为本土银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离石农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收到了阶段性的效果。
改制为要,牵牢管理的“牛鼻子”
今年是离石农信改制之年。我们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效率推进,提出了“吕梁发展看离石,离石发展靠大家”的理念自信,全面制订了农商行改制的路径和施工图,从组织架构、流程再造、制度安排,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抓住要害,大刀阔斧在全辖系统内迅速展开。一是传导战略目标,提振发展信心。以“坚定改革发展的决心不变、既定战略转型的进程不变、重塑市区一流银行的目标不变”和“工作作风纪律一定要变,用人标准导向一定要变,经营管理模式一定要变”“三不变三变”的战略方针为统领,把全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联社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基本形成了一个目标,一个基调、一种声音、一个行动的“四个一”工作格局。二是围绕业务需求、整饬组织架构。对原有21部室进行了整合,按流程银行要求重新设置了三农小微事业部、市场拓展部、授信管理部,机关机构精简到了13部4室3中心,职责界限进一步明晰,职能有效强化,效率明显提升,实现了联社机关由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的转变。三是完备“赛马机制”,打破干部终身制。按照省市联社要求,推出了“机制引领一批、标杆带动一批、文化培育一批、制度惩戒一批、优胜劣汰一批”人事管理改革“路径”,中层以上干部由131人精简压缩到81人,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支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精英团队初具雏形。四是改革薪酬制度、倾斜基层员工。突出人本思想,倡导业绩为王,建立公平合理的与经营效益和个人业绩紧密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在全员取消了工资基数差别,加大了绩效工资的权重,极大地迸发了全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改制化险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目前,农商行改制在筹资募股、土地确权、基础工作的筹备等方面,已紧锣密鼓地有序展开,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改制的目标任务。
发展为本,找准经营的着力点
农村信用社生于农,长于农,成于农,与农民是天然的盟友,支持“三农”是我们的天职。但一度时期以来,同样在离石农信出现了宗旨淡化、定位模糊、方向偏移,“穿上皮鞋,忘了草鞋”的现象。针对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差异,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经营形势,提出了“坚持党建领社、管理强社,以改制化险为重心、全面夯实各项工作基础;以增户扩面为中心,全心致力市场渠道拓展;以合规治社为轴心,全力推动流程银行建设,实现自身软硬件和社会声誉双提升”的全年经营发展思路,通过前五个月的实践证明,我们的经营思路是正确的、可行的。
回归本源,专业专责按照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我们及时出台了《离石区联社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三农和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方案》,通过人事变革、考核激励、优化流程、强化管理等一系列办法措施,扭转了各网点主任、客户经理惜贷、惧贷怕担责任的不良行为;改变了“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的工作作风;形成了由“坐”商变“行”商,主动作为,全员营销的工作氛围。截至六月末,各项存款净增12.28亿元,占年任务的146.24%,存款余额达到79.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22亿元。离石农信支农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
优化结构 倾力重点。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遵循,坚持“服务三农、助力小微、精准扶贫、倾力重点”的市场目标定位,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的支持力度,打出了精准营销、提升服务的系列组合拳,加快客户扩面增量提质步伐,开展了“服务提质、营销提能”的培训活动,促进了服务效能的大提升。同时,优结构、强弱项、补短板,脱虚向实、腾笼换鸟,有计划、有步骤的压缩票据贴现业务,用于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前六个月支持民营企业2053户、新增贷款3.06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4.23亿元;支持小微企业272户、新增贷款1.02亿元、余额达到3.13亿元,实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
创新驱动,产品制胜。创新是离石农信发展的灵魂。我们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平台,以金融科技创新为驱动,从客户长尾化、渠道移动化、业务高频化、产品场景化、数据平台化、设计体验化、技术敏捷化“七化”入手,及时设计开发了以公务贷、整村授信为拳头产品的一揽子信贷新产品,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客户青睐。前五个月,小微信贷用信占贷款总投放的30%以上,初战告捷。同时,创新经营模式,激活发展动能,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步伐。前六个月,IC卡新增发卡1.79万张,占全年任务的46.55%,手机银行新增开户15236户,占全年任务的50.79%,银行卡与电子银行的市场拥有率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实施以“网点改造带动网点转型、以业务转型带动经营转型、以智能机具带动柜员转型”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了从柜台银行向智慧银行的转变。
防范为先 织密风控“防火网”
今年是农村信用社风险防控的关键年。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信社经营的就是风险。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永远在路上。随着经济下行、信用缺失、风险积聚、变数增多,防控经营风险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要头脑清醒,时刻保持防控风险的高压态势。
增强风险意识 强化合规管理。以合规文化为引领,确立大案防理念,增强全员风险防控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业务条线、风险合规部门、稽核检查部门三道防线,按序时性要求对业务进行全面“体检”,揭丑亮短,主动暴露问题;进一步加大稽核查、条线改.纪检追查纠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屡查屡犯、屡纠屡错的处罚力度;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管理,既管好八小时内,也管好八小时外,严禁“带病”上岗,发现有异常行为的及时进行处置。
建立健全机制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厘清“三会一层”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及报告路线,形成职能清晰、独立运转、有效制衡的风险治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设计开发包括识别、计量、监察、缓释、控制及组合管理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积极尝试资本计量体系建设,确保资本水平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收益与承担风险相匹配,资产规模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并持续推进风险管理电子化建设,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开展经营活动。
动真碰硬,活化存量。信用风险是农村信用社最大的风险。为了有效防控信用风险,我们新班子铁腕治“险”,打出了清收不良的“组合拳”。一是把脉问症、对症下药。我们在澄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办法》,建立了“任务清收、责任清收、依法清收、全员清收和社会清收”互联互通的多元化清收策略,大力推行“一元”“十元”“百元”“千元”收贷法,做到天天收、月月收、季季收、年年收,使“清非”工作步入了常态化。二是积极协调,多方联动.与市县两级政府密切协调,加大了对企业贷款、公职人员及农村党员干部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力度;与法院、公安、经侦等部门形成联动,成立一支快查、快审、快执的维权队伍,对赖债户形成了强大震慑,有效推动不良清降工作的开展。三是“控旧”“降新”多措并举。加强了贷后管理,建立贷款台账,实行名单制管理,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密切关注正常贷款、双逾贷款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启动退出机制,有效遏制了新增贷款的反弹,确保了信贷资产“量”“质”双提升。前六个月,共盘活处置不良资产6174.36万元,其中现金清收3201.07万元,并对历史以来形成的部分不良贷款进行起诉,共起诉30笔,金额5852万元,已审结4笔,金额1080万元,立案26笔,4472万元,有效遏制了不良高发势头,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系吕梁市联社党组成员、离石区联社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