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中阳

下足“绣花”功夫 摘掉贫穷帽子

——中阳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纪实

□ 胡晓晨

今年以来,全国上下脱贫攻坚进行得如火如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砥砺奋进。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阳县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政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举全县之力大干苦干实干。2018年8月8日,经山西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一举摘掉戴了30多年的穷帽子,开辟出了一条属于中阳人民自己的脱贫道路。

截至2018年年底,中阳县产业扶贫投入9213.35万元。其中,特色农业产业1807.95万元、核桃提质增效560.84万元、林药、林菌、林养及特色经济林发展20.2万元、光伏扶贫6824.37万元。中阳产业发展呈良好态势,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中阳县逆流而上、攻坚克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创新“输血”脱贫模式

激发“造血”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中阳县围绕破解农业产业弱质化、同质化问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按照“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和“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建成”的思路,着力构建“321+N”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动“1+10”“双百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农村发展。

中阳县加强30万头生猪、20万亩优质核桃、10万只柏籽羊以及1000万只肉鸡养殖园区的科技含量和循环发展能力,按照“品牌化建设、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建设示范园区,积极与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扩大产品供销能力。同时,大力推进食用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以车鸣峪乡、枝柯镇为主要基地,建设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生产园区,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兴支柱产业。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培养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林下经济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谷子、林下养殖等产业,增加林业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以工补农的步伐,鼓励工业企业组建农业公司,与周边村庄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土地流转等合作模式,参与农业开发经营,既解决职工粮油肉蛋奶及蔬菜供应问题,又进一步密切村企关系;鼓励农村“两委”组建运输合作社、兴建停车场、发展物流配送业务等,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壮大集体经济、增强群众收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提高财政支农投入幅度,在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同时,坚持财政“三农”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扩大就业增收水平。通过兴产业、上项目、促转型,增加就业岗位,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高质量、充分的就业。对企业参与就业扶贫,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实现就业1年以上的,按每吸纳1人补贴20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县直有关部门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农户提供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有效的帮助农民从“输血”脱贫,转变为“造血”致富奔小康。

新模式促新发展

“穷窝窝”变“金窝窝”

中阳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国家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脱贫攻坚以来,中阳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发展旅游业,让乡村成风景、让风景变资源、让资源变资金。同时,运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推广特色产业,打造中阳绿色生态新品牌。

以柏洼山养生游、车鸣峪红色游和上顶山、军山生态游为主,着力构建了“核心景区+民间赛事+农家乐”旅游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力度,引导扶持有条件的乡村发展剪纸、刺绣等创意文化产业和农家乐、家庭旅馆、采摘、垂钓等休闲旅游项目。组织开展了好九曲黄河阵、摩托车越野、山地自行车竞技、千人马拉松等文化体育活动,扩大中阳知名度、影响力,带动群众增加旅游收入。

健全“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消费扶贫网络,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2019年,完成了县域公共服务品牌注册,培训电商人才3000人次,孵化店铺100个,建设惠民电商网点45个,策划组织10场线上线下不低于万人参与的农产品营销活动,确保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0%以上。2020年, 实现电商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加大功能食品开发和生产力度,扶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商标注册、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组织了展销会、推介会、年货节等活动,努力打造县内县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打响了中阳有机核桃、富硒小米、苦荞碗秃、手工挂面、油合辣子、晋香源陈醋等特色农产品新品牌。

推进惠民政策“扩面”

提升群众幸福感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在继续落实各项“减支”政策,破解因病、因学、因残、因房等致贫返贫问题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扩大惠民政策覆盖面,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教育方面,持续优化教育布局,规范幼儿园办学,加快职中实训楼建设,进一步解决城区上学难、大班额的问题。同时,实施特困生救助制度,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统筹组织、工会、团委、政协、民政、慈善等资源,建立起及时、互通、共享的救助制度。在卫生健康方面,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投资8亿元,按照三级乙等医院标准,实施第一人民医院新建项目,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从根本上缓解中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社会保障方面,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标准,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加强动态管理和调整,适度扩大兜底保障覆盖面,同时,引导推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大病、慢病等社会困难群体关爱保防网络,在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的同时,利用慈善总会等社会公益平台,予以帮扶救助。在住房安全方面,开展城乡老旧住房排查摸底,做好危房动态监测,发现一户、认定一户、改造一户,并对生活困难家庭予以补助扶持。大力推进采煤深陷区治理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城乡群众安居水平。在金融保险政策方面,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简化贷款程序,扩大贷款规模,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创业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带富能力强的涉农企业、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资金保障。

加快人居环境提质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高标准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畜禽粪污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有序推动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中阳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提高清洁取暖覆盖率,使县城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100%,340省道沿线金罗、宁乡、枝柯清洁取暖率达50%以上;科学确定农村厕所建设改造标准和模式,加大改造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并按照“村收集、乡处理”的原则,每个乡镇规划建设一个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并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彻底排查整治,提高农村垃圾治理水平。同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突出南川河、东川河、暖泉河三条主河道,加强污水治理,积极推进南川河综合治理项目,配合市城管中心完成吕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南川河段建设工程,年内建成金罗镇11个村雨污分流项目,2019年建成枝柯镇、暖泉镇核心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020年实现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粪污处理设施全覆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阳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改善民生和建设美丽乡村上下足了“绣花”功夫,摘掉了贫穷帽子,用取得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在前往和美厚实小康中阳的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