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历史使命,而这些优秀的革命传统更是中华民族难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都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高度升华。
在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红色教育,可以让远离烽火硝烟的人们,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寻访革命先烈的历史足迹,感受艰苦岁月,领略创业艰辛,从而珍视幸福生活,重温理想信念,永葆革命初心。然而,当前一些红色教育却存在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组织参观的方式也很粗放,有的甚至还存在着明显的旅游化、庸俗化倾向。比如有的单位名义上是来学习革命精神,但实际上到了现场以后,却往往是“横幅一拉、党旗一摇、姿势一摆、照片一发”,就算“学习”完成,剩下的时间就“自由活动”;有的单位因为组织的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紧凑,导致来到红色景区往往只能走马观花,真正记住的内容不多,受到的教育触动不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及各种党内规章制度的陆续修订和颁布,党员干部的活动形式、学习形式也不能不有所顾忌。异地培训、参观考察、学术研讨等活动,也因为以往的组织者经常弄成“擦边旅游”而一律叫停了。这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如今各地旅行社最火爆的路线往往都是那些热门景点乃至出国游项目,鲜有旅行社组团到红色旅游景区游览,原因是自费到这些地方游览的人较少,赏花季节可能游人如织,但那仅仅是花期中的短短几天,过后又会恢复到游客稀少的常态。
实际上,提升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本质要求。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红色旅游要有触及灵魂深处的力量,关键就要突出“思想启迪点”,紧扣主题与需求照应、故事与背景融合、历史与现实贯通、启示与警示并重、讲解与互动兼顾等标准,特别要注意红色教育的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不同的载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向大家展示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诠释中华民族精忠报国的传统美德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让“思想”引发“深思”,让“思想”代替“说教”,让“思想”浸入“心灵”,力求润物细无声,让党员干部和参观者真正明理悟道,在内心深处有所思考和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