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爱兰 陈贞
有些历史是需要不厌其烦地去讲述的。如今的90后、00后,很多人对抗美援朝的历史认识是模糊的。
60多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在武器装备完全不对等情况下的较量。曾经倍受八国联军凌辱的中国,敢于在他国领土上同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叫板,以血肉之躯面对美军飞机大炮拼死抗击,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终于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百年耻辱一朝雪洗!自此,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民族的尊严、国家的荣耀。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先烈们用鲜血铸就的辉煌历史,我们不能更不应该遗忘!
随着时间的消逝,抗美援朝幸存老兵日渐稀少,那场战争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逐渐凋零远去。家住石楼县龙交乡德义河村的高侯明老人,就是当年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中的一位幸存者。高侯明1930年出生,18岁参军,22岁入朝作战,如今已是88岁高龄。虽已是耄耋之年,可他对于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仍记忆犹新。
在高侯明的家中,他一边回忆这段战争往事,一边翻出泛黄的老照片、纪念勋章,还有一身珍藏至今的军装给笔者看。这些历史的见证物,他当个宝贝一样珍藏着。
说起当年那段不平凡的经历,老人精神焕发,娓娓道来,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的战场。虽然记忆有些凌乱,但依稀能感觉到作为一个革命军人对那段热血澎湃的青春岁月的深切感怀。
参军的背景和过程
1949年,高侯明19岁,中国还没有完全解放,在那个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年代,能吃饱饭,有个安全的去处就是人们最大的奢望了。
高侯明从小家徒四壁,十分贫穷,常常是食不果腹,再加上战乱不断,朝不保夕,他就从家里跑了出来,想尽办法在当时的石楼县政府机关谋了一份差事。由于没有文化,他只能干一些打扫跑腿、研墨送信的杂活和没有人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但是为了有一口饭吃,他坚持了下来。
晋中战役打响后,八路军占领了石楼,县政府机关的人都望风而逃,当时高侯明正好患了一种奇怪的病,俗称“流水病”,全身溃烂流脓,不能动弹,只好留了下来。八路军看到他身患重病,而且是个正直善良的年轻人,就让卫生队帮他治好了病。感动于八路军对他的真情和救命之恩,他很快就加入了这支部队。之后,他跟着部队边征战边学习了三个月的外伤包扎、急救等简单的救护知识,正式成为了部队的一名卫生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2年,他所在的部队被抽调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高侯明老人回忆说:1952年的5月或是6月的一天,晚上七点,部队动员说,过平壤要快速跑步,那里敌机封锁很厉害,随时都在轰炸,我那时并不知道封锁是怎么样的厉害。
一路急行军,大约凌晨两点左右,接近平壤地界,敌军开始轰炸,又是投照明弹,又是投弹,耳边不断响起注意防空的枪声。在这以前,路上虽然有敌机的骚扰,但是,远没有这里这么厉害。我第一次感到了非常紧张的气氛。
马上就要穿过平壤市了,部队发出了检查行装、跑步的命令,我跟着跑了起来。我以为平壤是朝鲜的首都,就像北京一样,鳞次栉比的房屋,熙熙攘攘的人群。谁想,那是一片废墟,全是一片碎瓦砾,连个残墙都看不见,毫无遮拦,指不定轰炸了多少遍了,我以为这只是跑在平壤的边缘,还没到达市中心,可跑到头都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朝鲜的首都平壤,我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这是我入朝参战最深刻的记忆。
目睹敌人的凶残和野心
在战斗中,高候明老人作为一名卫生员,无数次穿行在枪林弹雨中,亲眼目睹了敌人的凶残狠毒和灭绝人性。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帝国主义的武器装备十分先进,部队阵营铁丝网、电网、扫雷队层层防守,固若金汤,要攻下来可以说难于上青天。敌军侦察机每天要利用高射程、毁灭性强的炮弹连续狂轰乱炸两三个小时,所见之处,遍地烽烟,寸草不生,满目疮痍。
“我们头顶全是鬼子的飞机,他们在上边扔炸弹、用机枪扫,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和它们对射过,但损失更大;只能一边躲着他们一边和地面上的鬼子打,伤亡很惨重的。我这一生最遗憾的就是没有亲自参与打落过一架鬼子飞机。”老人至今想起还很遗憾。
“我们很多弟兄死在眼前,但是敌军的机枪横在那里,大家就是没办法给他们收尸,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弟兄们的尸体腐烂、长蛆,想起来都要掉眼泪。”老人家抬手拭去眼角的泪水……
无数的鲜血和牺牲
战争的残酷,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到的。在抗美援朝中,发生过大大小小无数的战斗,我国派出的志愿军伤亡人员达30多万。在战场上,每一位战士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每一次战斗结束,牺牲的战士不计其数,战场上尸骨如山,血流成河。
“有时候,弟兄们在临死的时候会托活着的人照顾他的家人,活着的人都答应下来了;但是谁又能做到呢?也许答应他的人在下一刻就殉国了!我很幸运没有死在战场上,但你们以为活着离开的人就好过吗?牺牲的弟兄的面孔会一次又一次在你脑中出现,一辈子也忘不掉!”老人家又一次潸然泪下。
为了国家荣辱,为了民族大义,多少英勇无畏的有志男儿死在了异国他乡,他们虽然无名无姓,但他们的烈骨忠魂永远镌刻在共和国不朽的丰碑里,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颂!
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回国退伍后,高侯明在他的出生地明岭村当了12年的村干部,先后担任过包队干部、副队长、保管员、公社党委委员、村支部书记。在部队期间,他勤奋自学,学到了许多知识,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回村后他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为村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使村民们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最兴盛时明岭村人均达到了千斤粮,成了周围十里八乡最富裕的村子,周边的村子都来明岭村借粮,他都会慷慨地开仓外借。
数十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家乡人民深厚的感情,怀着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伟大事业。
如今,高侯明老人虽已是88岁高龄,子孙后代80多口人,但他从不愿拖累儿孙。家里人想给他办个低保,都被他严词拒绝,他说要把名额留给更需要的人。他还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烟酒不沾,坚持锻炼,爱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
“朝鲜停战后我们就回国了,没有参加平壤的重建,后来很多后续部队进入朝鲜再建平壤,电视里看到现在平壤楼宇林立,繁华锦绣的景象,真是感慨万千!”看得出高侯明老人对那片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
作为一名老兵,战场给他留下的印迹,除了身体上的伤痕和梦境中的战争,还有这些伴随后半生的习惯和素养。2017年重阳节,他被评为全县十佳老有所为“阳光寿星”。他说,现在时代好了,日子富了,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一辈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