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的儿童运动学家齐默尔提过这样一个观点,他说现代社会的孩子缺乏足够的运动,导致直接的身体和感官体验的缺乏,感觉统合和行为异常大范围的增加,导致一些疾病增多。
母容置疑,心理学与运动和健康有特别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要运动,他需要神经系统健康发育、骨骼系统足够强壮、肌肉系统支撑,这些系统必须整合协调才能够完成比较好的运动状态。心理学对于运动,尤其是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早期的动作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建构力量,与智力发展水平是连在一块的。显而易见,幼儿的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儿童的运动现状有四类问题是非常突出的:第一、儿童的肥胖率上升非常明显;第二、儿童的体质下降;第三、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第四由于缺乏有效的运动课程,坚毅勇敢的品质缺失。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还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健康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儿童运动的核心价值,更应该认识清楚,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等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当前,由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运动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幼儿园对运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幼儿园在运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中存在诸多不良现状,比如,教师重视外在的“玩”,忽略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技能;重视技能的形成,忽略了体能发展,等等。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要回归幼儿运动,高质量地开展幼儿园运动课程,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基于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有效实施幼儿园运动课程:
一、梳理幼儿健康领域的关键运动经验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梳理出3—6岁幼儿的关键运动经验,要切实遵循运动的全面性、丰富性、递进性、季节性、科学性、创新性、适宜性等原则。
二、实施运动课程需遵循几点基本原则
1、创设宽松愉悦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玩的天性和兴趣的激发,激发幼儿对于身体运动和自我运动的积极态度。
2、运动能力是有顺序的。如:如果我们要开设足球课程,幼儿必须会跑、灵敏性要好,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和躲闪能力。
3、确保每个幼儿主动参与的原则。如,《抢椅子》排除性运动游戏,要让更多的幼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在整个运动中快乐有趣。
4、充足的时间、多样化的活动是幼儿学习与发展基本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重要条件。如,爬的动作练习,我们可以给予幼儿倒着爬、后背持物爬、绕障碍物爬等多种任务,让幼儿的运动能力不断拓展。
5、教师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并提供明确的指导。
6、合理安排练习密度、练习方法、练习难度,注重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和适宜性。如,根据小班幼儿比较难以注意力集中的特点,可以将整个练习的密度适当调整大一些。
7、把握高低结构平衡,采用高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运动课程。低结构的活动,是为幼儿提供探索运动的机会,让幼儿在不断的练习、复习、巩固的过程中提高运动能力,如,攀登、扭动、投掷、踢等动作;中高结构活动严谨,更有逻辑性,需要一环一环地来进行设计,不断给孩子挑战扩展,丰富经验,有助于幼儿最大限度地获得运动经验。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我们要高度关注幼儿的运动核心价值,把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运动课程,关注运动课程的本质和功能,关注体育锻炼实效性的达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他们一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作者单位:市直春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