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深秋季节,笔者走进方山县麻地会乡后则沟村山楂林基地时,720亩横成行、竖成列的山楂林蔚为壮观,山楂树下套种的柴胡等中药材也枝繁叶茂。该村党支部书记冯海虎说:“现在山楂林是初果期,到盛果期年产量有望达到1000吨,纯收益预计可达120余万元。”
“山楂树下中药材,山沟种出希望林;你出钱来我出力,创新模式好管理。这一片以前都是荒地,杂草丛生闲置了好多年。2016年,在局里的帮扶下,挂牌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建成占地720亩的生态采摘园区”,吕梁市财政局派驻方山县麻地会乡后则沟村的第一书记林海龙,指着眼前的“希望林”激动地讲述着他们的致富计划。
后则沟村位于方山县城北部,全村共有315户9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458人,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50元。
近年来,后则沟村按照“村集体主导、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全民投入、按股分红”的原则,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种植、村集体经济破零、全民增收致富的“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立体产业发展模式,让村民们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村庄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浓浓绿意。
2016年,在方山县村集体搞股份制办产业还是个新生事物,县里、市里都没有先例,甚至全省都少有,涉及到股份合作、收益分配等复杂问题怎么办?
“山楂耐旱好管理、投资小、产值大,收益高,立体种植解决了人多地少的问题,比较适合后则沟村长远发展”“立体种植解决了人多地少的问题,还要思考采取好的模式,否则产业脱贫就是一句空话。”……在后则沟村的脱贫攻坚周例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商发展大计,最终形成共识,在荒地里建设山楂立体农业产业园。
据冯海虎介绍,当时候产业园共吸纳了全村315户904人入股,其中:贫困户185户486人。合作社在收益中提取10%的发展基金后,全部由村集体、贫困户及其他村民按股分红。包括村集体100千瓦的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目前,村集体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收入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助老助残助学和深度贫困户兜底。“现在政策太好了,我们年老了,没想到还能领到分红。”后则沟村79岁的刘玉文老人拿着分红金高兴得合不拢嘴。
回忆2018年12月5日,后则沟村红山楂立体农业合作社保底分红大会上的情景,后则沟村委会主任刘巨贵感慨地说,用足用好扶贫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抓强抓实产业发展,只要真心为群众着想,群众心里有杆秤。“我们家有6口人、11亩地,合作社给每人免费配2股,每亩土地折合2股,所以我们家共计34股。去年我通过参加栽植经济林还领到了7188.8元工资。”村里的贫困户李秀勤拿着合作社颁发的股权证书高兴地介绍。当天,全村共有315户贫困户获得保底分红金24343元,每户平均分得80元。
眼下,于2018年8月筹划建设的山楂饮片初级加工厂开始试生产,120顿的地下冷库正在建设中,预计11月中旬完工。冯海虎说:“今年,进行的是山楂饮片初加工,下一步计划上马山楂醋、山楂饮料等,不怕没有好前景,何况还有国家这样好的扶贫政策和振兴乡村宏伟计划。” (肖继旺)